明初造魚鱗冊時,全國在冊的可耕土地約有八百餘萬頃。
而等到弘治十五年時,就算是加上這百餘年間開闢的一些荒田,在冊的田地反而是少了一半,只有四百餘萬頃。
在這片流淌著炎黃血液的大地上,官官相護、利益勾結是永恆的傳統。
“兄長,那究竟要怎麼做才能讓百姓獨立耕生,不再受豪強壓迫,不再被權貴兼併。”
老朱眉頭皺的很緊。
他本淮右布衣,自微末而出。
老朱登基之後,施政目標之一就是確保天下百姓都有田耕,都能夠吃得起飽飯,對待官吏更是嚴苛如斯,就是不希望在自己一手建立的明王朝再出現官吏壓迫百姓的悲劇。
所以在洪武朝,百官恨不得皇帝早點寄,百姓們卻是對天子擁戴備至。
但老朱怎麼都沒有想到。
自己治下的大明,在短短一百餘年之後,竟然就會演變成自己最為厭惡的模樣,這無止無盡的苦役,與那將稅收到五十年後的前元有什麼不同?!
老朱凌厲的目光,掃過明中期的這些帝王。
明中期的在職皇帝們,一個個都是眼神躲閃,不敢與老朱直視。
“伱們可還記得,我帶你們去見考成法的那一次幻境。”
話音落。
阿標眼神驟然一亮,他想起了那天那宣紙上的內容,他甚至那天就已經背下了其中幾條重要的,這就是學霸的記憶力。
“一條鞭法!”
“將徭役與各種賦稅盡數併入春秋二稅,並且全部以銀子交納,如此就可以避免百姓受小吏壓榨,甚妙!”
第一期的天子儲君們都是表情一怔,都是回想起那天看見宣紙上寫著的稅改內容。
正如阿標這段話中所說的一樣,一條鞭法的核心點,就是將一系列雜稅和徭役,統一衡定為用銀子上繳的賦稅。
但一條鞭法也有其侷限性,張居正制定這一條鞭法的時候,就因為需要向權貴妥協,讓一條鞭法有諸多漏洞,以方便這些權貴繼續鑽空子搞錢。
而第二期的學員們則是一臉懵逼,他們並不知道這‘一條鞭法’是什麼意思。
‘仙師果然是仙師,一言一行,都早有深意。’
正當眾人在心中感慨仙師玄妙之時,季伯鷹的聲音響起。
“我今天要教給你們的,並不是一條鞭法。”
“或者說並不僅僅是一條鞭法。”
老朱、老朱棣、朱老四等人,尤其是在職的皇帝,都是眉頭皺了起來。
並不只是一條鞭法?
那能是什麼?
季伯鷹掃過在場這幫天子儲君,看的出來他們眼中的疑惑。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找準問題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