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稟大王,諸侯叛亂還未平定,是否再發兵前去征討?”聞太師進諫道。
在許多人看來,這才是今日早朝的重點,而不是大王突然提出的招賢令。
當然,那對於許多人而言,無異於晴空霹靂,他們短時間根本無法消化這個重磅訊息。
“命四大諸侯以西伯侯為主,各自征討叛亂的諸侯!”子受說道。
文武百官面面相覷,今日早朝之前,關於如何征討叛亂的諸侯,他們也想了不少辦法。
無論是調遣大軍征討,還是分化各大諸侯,各個擊破等策略,每個大臣都準備了一大堆。
命四大諸侯征討各地叛亂的諸侯,並不是沒人想過,但最終他們都放棄了。
大商境內,各地諸侯八百,其中又以四大諸侯實力最為雄厚,一向是天下諸侯之首。
為何不讓四大諸侯負責征討那些叛亂的諸侯?其實都是為了防範於未然。
隨著三年發展計劃逐步施行,已經觸及到各大諸侯的利益,所以才會有諸侯反叛。
四大諸侯雖然現在還沒反,但誰也不敢保證四大諸侯就一定不會反。
讓四大諸侯去征討那些反叛的諸侯,會不會讓他們相互勾結?
或者,四大諸侯乾脆來一個養寇自重,在征討諸侯叛亂的時候,趁機積蓄實力,進一步做大?
所以,在大多數的大臣看來,四大諸侯不但不能動,還要暗中防備。
現在,大王居然要讓四大諸侯去征討叛亂的那些諸侯,自然是超出了不少人的預料。
但是,北海大捷之後,大王威望顯著提升,朝堂上的局勢已經完全不同。
若是以前,子受這個大王剛說出此事,立馬就會有不少大臣跳出來反對。
現在,就算心中有所疑慮,但看到聞太師與比干等重臣沒有反對,其他人也不敢多說什麼。
在不少大臣看來,大王此舉或許另有深意,只是他們還未曾發現而已。
一項本該遭受無數反對的決議就這麼輕易透過了,送給四大諸侯的詔書也很快下達。
這也顯示出,北海大捷後,大王在朝堂上,已經有一言九鼎的趨勢。
早朝過後,不少大臣走出王宮之後,這才敢對征討各大諸侯的事情議論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