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康,你來了啊!”
一位老者的聲音突然打斷了張少傑。
羅康抬頭,只見他和張少傑已經不知不覺走到了望鄉臺的頂端,而說話的人,正是泰山王董和。更令他驚訝的是,除了包拯和薛禮立於其身後,還有一位老熟人也在望鄉臺上,她便是——孟婆。
“董王、薛王、包大人、孟婆婆,你們……”
看著羅康一臉疑惑的樣子,包大人走到他的身邊言道:“你的不解就由我來解釋吧!”
隨後,包拯向羅康講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原來自宋朝末年,包拯包大人下界之後,力主修建望鄉臺,一來是為了滿足亡魂見親人最後一面的心
願,二來,也是更重要的目的,便是借望鄉臺無與倫比的視距,監視人鬼兩界的異動。
此舉果然十分奏效,薛禮利用職權中飽私囊的行為便在望鄉臺下現出了行跡。
薛禮聞聽此事心中畏懼,當即登門向包大人請罪,以求閻羅王能網開一面,不要將他交由泰山府君法辦。
包拯見其赤誠,便與薛禮定下違法所得只能用於十殿建設的協議,倘若違反,必持鐵證將其送入囹圄。
自此,包大人便對薛禮貪贓枉法的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薛禮也對包大人心生畏懼,雖然表面上還是同僚的關係,但私下卻對包大人言聽計從。
據薛禮所言,秦廣王也曾知曉其貪贓枉法的事情,曾向薛禮不止一次討要鉅額賄金,只是這錢到了蔣歆的口袋,既不見其打點上峰,也不見其賞賜下屬,至於揮霍更是無從談起。
包大人覺得奇怪,便一連數月監視秦廣王府中的一舉一動,終於發現孽鏡臺下似有大量鬼氣的事情。
只是蔣歆行事十分謹慎,每每佯裝照鏡子守在孽鏡臺前,縱然自己有事離去,也要安排眾多陰差於府中公幹,這讓包大人想要深入調查的想法變得十分困難。
如此這般,千年來倒也並無異常,就連包拯自己都漸漸淡忘了此事,直到前些日子,陸游對其說起仵官王呂岱私會南方鬼域重犯陸遜的事情。
包大人隱隱感覺要有大事發生,便請來泰山王董和商議對策。
之所以請董和,是因為他活著的時候是三國時期蜀國的中郎將,與生前身居吳國秣陵尉的蔣歆分屬於同一時期的不同陣營,或許能發現包拯未曾發現的細節。更重要的是,董和的祖籍是南郡枝江,是當時吳國的屬地。
在望鄉臺蹲守了數月之後,泰山王果然發現了一些端倪,那孽鏡臺下滲透出的鬼氣之中,竟有一絲氣息屬於讓整個蜀國都恨之入骨的人物,那便是害得關羽殞命,蜀國由盛及衰,自周瑜之後吳國的第三位大都督——呂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