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康知道,這首詩便是諸葛亮和劉備在草廬見面時所吟誦的。
那時候,徐庶徐元直回馬薦諸葛,劉備三顧茅廬誠請諸葛亮出山相助,茅廬之中,27歲的諸葛亮侃侃而談,最終為劉備定下了三分天下,後圖中原的戰略方針。
看著面前這個慵懶的男人,羅康心中難以測度他的實力,“出手還是慢了,要是中年時期的諸葛亮就好了。”他不自覺得這樣嘀咕著。
“這條船是去東瀛的吧!”
羅康聽到諸葛亮的話一怔,照理來說,他一個蜀漢的人,這個年紀應該連荊州都沒有離開過,怎麼會身處船艙之中就可以知道此行的目的地呢?
“是,你是怎麼知道的?”
諸葛亮笑道:“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利,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
適才我略佔觀,此地下陰千里,應是海上,青龍之勢鼎盛,當位於東方,固有此論。
只是這門外殺氣濃重,莫不是有強敵在外?”
羅康聞言當即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對諸葛亮深施一禮哭訴道:“正如您所言,我等犯了天威,欲逃往日本避難,門外二十八星宿、六丁六甲神追殺至此,萬般無奈之下,我的兄弟諸葛雲,哦,也就是您的轉世之人,豁出性命換來武侯現世,只求讓您幫助我們渡過危難,十萬火急,還請諸葛丞相速速謀劃!”
“武侯?丞相?你是說我嗎?”
“呃……”羅康這才意識到,此時的諸葛亮還只是一介布衣,並未出山入仕,於是他只好解釋道:“您出山之後,輔佐劉備劉皇叔入主西川,建立蜀國,成為一代名相,去世以後,被追封為武侯,後世之人敬佩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遂築廟燒香,世代祭祀!”
諸葛亮尷尬自語道:“劉備啊!呵呵!好吧,雖無成就霸業的運道,但好歹算是個好人!”
“諸葛前輩,您就別感慨了,我真的很著急!”羅康想到林梓他們還在外面,心急如焚。
“好好,待我前去觀瞧!”
言罷,諸葛亮轉身走出了船艙。
正在激烈討論孔孟之道的四十位仙人,見到羅康和一個陌生魂魄來到了甲板上,頓時鴉雀無聲。
諸葛亮指著天上的鴉雀問羅康道:“就是他們嗎?”
羅康怯生生地點了點頭。
諸葛亮打量了一番仙人道:“都是天上的星宿,下界便失了天時,此處接近外邦,在此施展神通便失了地利,以多欺少,倚強凌弱便失了人和,棄有不敗的道理!
只要略布小陣便可破之,只是……”
羅康忙問:“只是什麼?”
諸葛亮環顧甲板,連同自己在內,一共只有五人一鬼,他對羅康說:“只是我佈陣需要九人,你還是速去把另外兩個魂魄,和一個人請過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