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隨清茉桃花源 願你一切都好
兩匹騏驥馬走在這古樸厚重的青石板路上,發出嗒嗒嗒的聲音,而那頭毛色濺白的騾子,這條路八成是走了幾萬遍了,蹄子踩得很軟,安靜的很。
繼續向前走,能聽見河流的聲音,然後就看到了一座橋。
橋樑由巨大的石墩、木結構的橋身、長廓和亭閣組合而成。除石墩外,全部為木結構,不用一釘一鐵,全用卯榫嵌合,橫穿豎插。
虎生為兩人介紹到:“這橋叫風雨橋,因橋上建有長廊式可遮蔽風雨的橋屋而得名,又因其形狀像花轎,故又稱之為花橋。我們寨子裡的人都喜歡在這橋上休息納涼,嘮嘮閒嗑兒,幾千年來翻修了好幾次了。”
從石墩起,用巨木結構倒梯形的橋樑,抬拱橋身,使受力點均衡,橋面遊廊宛如長龍。遊廊上建有三層或五層的四角形成八角形的橋亭三至五座。橋簷瓦梁的末端,塑有簷鈴,呈丹鳳朝陽、鯉魚跳灘、坐獅含寶形狀。橋的長廓避間為過道,兩旁鋪設長凳,供來往行人休息。長廓兩壁上端,用木板雕刻各種歷史人物,或繪製神話故事彩畫。
李長安兩人站在橋頭不遠處的石板路上一動不動,原來能美到震撼人心的不僅僅是風景,還可以是建築,換言之,這建築本身就是一道風景,一個充滿人類智慧的風景。
虎生見此得意的笑了笑,就在一旁捅咕自己的騾子,等候兩人。
這座龐大的建築,橫跨溪河,傲立蒼穹,久經風雨,仍然堅不可摧。李長安兩人不敢走上去,怕騏驥馬踩壞了這份歷史。
後來是虎生拉著騾子上了橋,李長安兩人才跟了上去,暗中在馬蹄上施了術法,以免留下與這古寨格格不入的痕跡。
風雨橋中央,虎生指著長廊兩邊的長凳,對二人說到:“要不坐會?再這聽聽這河水聲,安逸得很!”
兩人並沒有坐下,徐蘇摸了摸這木質的長凳,說到:“我們倆都是俗人,看看就好了,就不擾這古橋的清淨了。”
徐蘇兩人不是怕乘了古寨前人的涼,沾了因果。而是這侗寨五座鼓樓的位置,與這兩條小溪,一條河流所處的位置,遙遙相應,暗藏道運。若是沒有高人指點,不可能處處都這麼恰到好處。
李長安兩人對視了一眼,還不敢妄下決定,一會看看宗堂位置就什麼都知道了。
三人下了橋,繼續向前走,越走越高,甚至可以看見山寨下面的梯田。四周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層層疊疊,高低錯落。
兩人環望四周,一片片秋黃層層疊疊。
虎生得意的說到:“承蒙山神厚愛,我們這裡年年都是風調雨順,家家都能吃飽飯,所以真沒必要出去。”
徐蘇笑了笑,沒說什麼。經過那場天界與阿修羅界的大戰之後,兩界大能消失不見不說,兩界更是與人界重合。神道早已崩滅,那些所謂的山神、河神、土地等古天神欽點的偽神更是神位不保,消失不見。不過這個所謂的山神既然護佑了一方生靈,那他自稱是山神也無妨。
抬頭向上看,雲霧繚繞,屋宇前低後高,鱗次櫛比,連成一片,層層而上,美不勝收。
三人繼續走了半刻鐘,虎生指了指前面,說到:“那裡就是宗堂了,不是我不帶你們去我家,實在是族裡有規定,外來人必須住在宗堂,而且過了子時千萬不要出來,就是我們寨子裡的人也不會出來。
大家晚上做飯都會給山神留出一份,放在門外,子時之後山神就會現身出來吃貢,誰家的飯要是被吃了,就會接受到山神的祝福。”
李長安先是點頭表示理解,隨後好奇地問向虎生:“大哥,你說的山神多久來吃一次?一次能吃幾家的飯啊?”
虎生信誓旦旦的說到:“每天都來,每天都有人家的飯被吃,有時候幾十家,最多的時候有幾百家。”
李長安繼續問道:“那寨子裡就沒有人壞過規矩?不想看看山神是什麼樣子嗎?”
虎生小聲說道:“不是沒有,以前聽老人講過,那些腦子壞掉的人就是壞了規矩的後果。腦子不靈光後,天天傻乎乎的,只知道笑,說話也說不清楚,誰也都不知道他們到底看沒看到山神。但好好的人變傻了是真的,從此壞規矩的人就越來越少了,我這一輩兒根本沒有。”
李長安張著嘴,瞪大了眼睛,故作驚奇的樣子,沒再多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