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三天過去。
師部遞交上去的組建合成營申請,在軍區歷經了三個多月的研討,總算是有了最終的結果。
為響應軍委的資訊化大改革,軍區同意了t師遞交上去的申請報告。
有關組建合成營的紅標頭檔案,正式從軍區下發到師裡,由t師來牽頭負責,在七零二團試點合成營。
師長立刻把這個好訊息,以及相關檔案轉到了七零二團。
陳軍作為合成營的核心發起者,被王團長第一時間請到了團裡面,一起接受這份期待已久的檔案。
懷著期待與激動的心情,陳軍認真的看了一遍檔案。
總體上是好的,沒什麼大毛病。
不過倒是有不少小問題。
因為軍區下發的紅標頭檔案中,明確了合成營在此次軍改中的地位,且有組建合成營的具體實施方案。
就是這個已經落地的實施方案,其中隱藏了不少的潛在隱患。
因為這份方案不是陳軍寫的那份,準確說只是以陳軍的方案作為基礎,在軍區研討會上進行了多次討論後,最終修改調整出來的全新方案。
集思廣益有集思廣益的好處,不可否認人多確實力量大。
可是當一大群門外漢,加上一大群略懂皮毛,或者是懂個半桶水的人,聚集在一起討論出來的東西。
摻雜了太多太多的個人假定,以及太多太多個人一廂情願的想法。
都沒有任何驗證,就是我覺得……
人多反而不是好事!
自以為是的專家或者學者,不僅在社會上到處都是,也不僅侷限於21世紀,在這個九十年代甚至更多。
尤其是軍改大背景下的合成營,一旦組建完畢並且驗收成功。
那潛在的價值,是很誇張的。
既然大家心裡都知道,合成營能夠帶來的最大價值,不管出於何種心理,自然是都想參一手進去。
哪怕只是一條建議被採納,並且最後認證是可行的,眾人都會趨之若鶩。
因為只要建議出現在合成營,那麼就代表合成營的組建有他一份力,一旦合成營試點成功,這份力就會轉化為功勞,就能夠獲得可觀的回報。
巨大的誘惑面前,誰又能忍得住。
陳軍以後世成熟的合成部隊體系,加上自己在部隊幾十年積累的經驗,寫出來的合成營組建方案。
不說是完美無瑕無可挑剔,起碼在這個時代屬於最先進的。
結果在軍區研討會上一頓討論,這些參與研討的人思想侷限於這個時代,卻都又有很強的表現**,他們提出的建議其實是有問題的。
而他們這些有問題的思路,強行加入到合成營組建中,只會起到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