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寒冬,黃家後園,雪花飛舞,牆角的數株臘梅在枝頭怒放,幽香陣陣。
“安之,你來了。
看到王和垚進來,正在欣賞梅花的黃宗羲直起身來。
“雪中賞梅,先生好興致!”
王和垚上前幾步,拱手行禮。
“學生見過先生!”
馬上就是年關,卻不知黃宗羲讓自己過來,到底所為何事?
“安之,你口裡是“學生”,可你初為“胥吏”,如今又要從軍,你已經不是讀書人了。”
黃宗羲看著王和垚,目光銳利。
這個年輕人,似乎和旁人不太一樣。
“先生,真正的讀書人胸懷天下,文武雙全,而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皓首窮經的酸儒。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也,射、御都為君子必習,這才是真正的讀書人。”
王和垚輕聲一笑,反問一句。
“先生,難道你不這樣認為嗎?”
黃宗羲本人就精於搏擊,其子黃百家更是內家拳高手,若是心慕中華,便是君子。
“老夫的看法無足輕重,也不值一提。”
黃宗羲目光轉向院中盛開的梅花,語氣低沉,說不盡的蕭索。
“大局已定,個人之力,又豈能撼動千山萬壑?數九寒冬,即便有這幾支梅花怒放,但枯枝冷木,卻放眼四海,比比皆是。”
黃宗羲的話,讓王和垚心裡的火,一下子冒了出來。
“先生,寒冬再長,也會過去。何況天下的漢人多少,旗人多少?如今吳三桂起事,天下震動,正好借勢而為,讓中國回覆正道。先生的言語太悲觀了些,學生不敢苟同!”
王和垚憤怒之餘,不由得狐疑。
黃宗羲叫他過來,不會是向他訴苦的吧?
“吳三桂匹夫,鼠目寸光,難成大事。何況戰火塗炭,黎民受苦,這又是何必?”
黃宗羲依舊看著牆角的梅花,似乎在數數,並沒有聽王和垚的話語。
“讓中華走上正軌,這是必須要經歷的陣痛。何況已經山河動盪,正好趁勢而上。吳三桂一介匹夫都敢反抗,我們這些所謂的忠義之人,反而要龜縮嗎?”
所謂的忠義之人?
黃宗羲老臉一紅,一臉的苦笑。
自己已經剃髮易服,縮起了腦袋,還是所謂的忠義之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