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一下,因為不滿意前面的章節,第2章已作部分修改,第345章已全部替換為新章節,已經讀過老章節的書友可以重新下載一下,帶來不便,深感抱歉。
為了寫這本新書,寒寒下了很多功夫,只是關於明末農民軍的史書就讀了四五種,主要參考文獻主要為《國榷》、《平寇志》、《明末農民戰爭史》、《綏寇紀略》。
編輯說寫農民軍不討喜,這個故事會很難寫,其一是多部分書友不喜反賊,其二還有一部分書友不喜雙穿,他們認為兩個男人雙穿到最後總會分道揚鑣勢如水火。
但我想試試,因為這個故事就是孕育在農民軍裡的,但我事先宣告一點,也讓諸位書友心裡有個數。
其一,這個故事雖然是雙穿文,但並非傳統意義的雙穿文,書友不比擔心兩個男人雙穿會產生的那些諸如互相猜忌、分道揚鑣之類的問題。
其二,本文非推明文、也非扶明文,這是我經過慎重考慮的,一方面還是上本書的老理由,作者不喜歡做皇帝,所以男主也不喜歡。
另一方面,有一點點情懷在裡頭,這個故事的主線是圍繞著尋找老陳來進行的,其中一條支線又是老陳尋找男主,但主次分明,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刻畫戰雲這個人物,以及他將要經歷的種種變故。
寫明末文的很多,但寫明末農民軍為主題的卻很少,究其原因是難寫,說的細一點就是一個字亂。
農民軍從白水王二、到府谷王嘉胤、再到安塞高迎祥,以及神一魁、不沾泥、張獻忠、李自成、曹操,這期間有無數的農民軍首領,有的連名字都沒有,只有一個代號。
他們四處流竄、有的戰死、有的投降,很多記載都是矛盾的,這樣想了解他們、融入他們,
就需要下很多的功夫,從眾多的史料中找出比較可靠的材料,然後我經過加工,在把男主加進去的同時,儘量的讓故事合理化。
這是難點,因為我不想做太多太多的虛構,那樣就失去了歷史文的價值。
我寫歷史文化的初衷一直都沒有改變,我希望諸位書友在閱讀一個喜歡的故事的同時,也能從故事裡學到一些有用的歷史知識,即便是以後跟人喝酒吹牛逼能用上也算。
我還擔心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由於明末農民軍爭議的地方太多,我很擔心因為觀點不同書友們各持己見。
簡單舉幾個容易產生分歧的例子,李自成從來沒有自稱過闖王,也並非闖王高迎祥死後繼承了這個稱號,李自成的唯一綽號只有闖將。
李自成也並非高迎祥的外甥,闖將與闖王也不是從屬關係,他們只是一個鬆散的聯盟興致,沒有誰能指揮誰。
這裡聊一聊一個相對有點深度的問題——史實。
我將讀者們的認知分為以下幾種:
第一從歷史小說、電視劇中看到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