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前世中國風音樂之所以能夠流行大火,一方面是其濃郁詩意和文化底蘊,另外一方面主要還是因為華夏人那種刻在骨子裡對傳統文化審美能力。
這個世界也同樣如此。
舞臺上,歌聲還在繼續飄蕩:
“牧笛橫吹,黃酒小菜又幾碟
夕陽餘暉,如你的羞怯似醉
摹本易寫,而墨香不退,與你同留餘味
一行硃砂到底圈了誰。”
主歌部分的最後一句,一陣琵琶聲插入,曲調也逐漸拉高。
彷彿在說,各部門各單位都給我注意了,我要高潮了。
果不其然,下一秒沒等眾人從那“牧笛夕陽,少女羞怯似醉的”畫面中回過神來,高潮部分的歌聲就一直壓了上來。
“無關風月,我題序等你回。
懸筆一絕,那岸邊浪千疊。
情字何解,怎落筆都不對。
而我獨缺,伱一生的瞭解”
這段高潮部分一出來,頓時聽得導師席上的劉慶微微一呆,這部分的副歌高潮居然與主歌部分“墨香不退與你同留餘味”的意境遙相呼應。
他覺得梅峰這調子不太走尋常路。
按理說,主歌最後一句都起了那麼高,高潮部分肯定要升得更高。
然而這首歌副歌高潮部分的前幾個音符卻依舊在低音上,無關風月,我題序等你回.這一句詞更是一級一級地往上蹦著走,磨磨蹭蹭地好不容易到了高音了又一下子掉了下來。
然後再往上這般迴圈。
好容易到了副歌第三句“情字何解,怎落筆都不對”,才在高音域穩定下來,並且到達一個所謂的小高潮。
什麼情況這是?
旁邊的陳奕傑也皺了皺眉,他雖然沒寫過多少古風歌曲,但歌曲的編曲是共通的,這屬於常識性問題。
他是故意的?還是不小心?
梅峰過往的作品證明了,他不可能犯這樣的錯。
那這樣反其道而行之就是故意的了。
可他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就在導師席上的劉慶和陳奕傑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剛剛高潮部分合成絃樂、琵琶古箏的大合奏中幾樣樂器一件一件地褪去直到最後只剩下那極致柔美的二胡悠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