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秋收後,國內先爆發疫情。
越陽請命控疫,秦皇沒準許,而是派趙政前往。因為,他現在還沒公佈趙政的身份,所以,對外,還是用衛寧名字。
“為什麼在秦國危難時,卻重用外國人?”越陽沒想到秦皇會親點衛寧控疫,抗聲問。
“疫情洶洶,父皇不願你前往,是為你安全著想。”秦皇安撫著越陽。
“秦國有難,讓一個外國人主持大局,父皇這是向外宣告我秦國無人嗎?”越陽聽秦皇用她安全做說辭,冷聲說。
她說得大義凜然,就是秦皇聽著都認為她有魄力。
“他只是走在前面,由你負責研發解藥。”秦皇淡說。
“父皇這是讓女兒為他人做嫁衣?”越陽更生氣了。她做為秦國公主,要為一個外國人播名揚修,這太不可思議了。
“越陽,你知道,為什麼秦都重建,涇水防洪,都是你走在前面,但眾人卻將功勞歸於父皇的原因嗎?”秦皇聽越陽這麼理解此事,溫聲問。
“那是父皇坐鎮朝廷,信任女兒。女兒所需,能第一時間到位,是父皇調配君臣同心協力結果。”越陽說。
她博名利,但也知道,如果後面不是秦皇全力支援,她再要強也會淪到巧手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
“你知道這個道理就好。”秦皇嘆了口氣,“越陽,你是朕最聰明的女兒,朕想你能平安一生。”
秦皇說這話是出自真心,所以他語氣有傷感和無奈。
“父皇,女兒要為你分憂解難。女兒家也可獨當一面。”
秦皇的良苦用心,聽到越陽耳中,就變了味,她認為,父皇是嫌棄她是女兒家,不配擔重責。
“越陽,你太要強了。”秦皇聽越陽這樣說,揮揮手說,“既然你不願擔製藥重責,你且退下吧。”
越陽看秦皇一臉倦怠,躬身退下。
她不相信有人能第一時間配出解藥,一旦事情惡化,她出面解決,更得人心。所以,她也不急於一時。
“她是無可救藥了。”秦皇看著離開後,走得輕盈的越陽身影,倦怠地說。
“陛下,公主或許能想明白,頓悟了。”常侍扶起秦皇說。
“很難。”秦皇搖搖頭說。
“陛下,太醫院和刑部大人在外候宣。”常侍看秦皇如此倦怠,不知他是否會召見二位大人。
“宣他們進來。”
秦皇在常侍離開傳詔時,坐直了身子,他現在不能有廢頹神情。
二位大人進來,看到秦皇坐得端直,疑惑地看了常侍一眼,剛才公公還關照他們要長話短說,陛下太累。
現在看來,不是這麼回事啊。
常侍卻是見慣不怪,立在秦皇旁邊,示意二人快點稟告。
“二位說結果。”秦皇先發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