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發榜日,陶管家派出去的門童,一路狂喊著回來了,宋雨墨高中探花,授職翰林院編修,而宋雨清則高中二甲,稱進士出身,還需在保和殿再經朝考次,綜合前後考試成績,再分發各部任主事或赴外地任職。
府裡一家人大喜,齊齊跪在祠堂叩拜先人。一府二子高中,實在是天大的喜事。
李治去求見李世民,正巧李泰也在。
李治年幼,一向受李世民的寵溺,溫言道:“治兒來了,朕最近國事繁忙,都未曾過問你的學業。”
李治既恭敬,又天真地道:“父皇,我今日來正是有一事相求。”
李世民頗為意外:“哦?”
李治道:“聽說此次高中探花的貢士名叫宋雨墨,治兒想要這個人。”
李世民看了李泰一眼,笑道:“這也是巧了,泰兒也是為此人而來。朕看過他的策論,的確是文采飛揚,引經據典學識頗深,朕任他翰林院編修一職,正是才盡其用。”
李治道:“兒子正是聽說此人博覽群書,便要他做我的伴讀。”
李泰笑了:“九弟此言差矣,這些學子寒窗苦讀,為的就是博個功名,宋雨墨十六歲年紀就高中探花,正是大展宏圖的時候,如今又怎願屈居王府做個伴讀?照我說,他都能夠做你的師傅了。”
“那四皇兄認為他該居何職?”
李泰正色道:“我正是來求父皇,讓宋雨墨入弘文館任館主一職,弘文館乃為父皇招納文學之士之地,齊聚英才。”
“四皇兄可曾想過,縱是那宋雨墨飽讀詩書,但不過十六歲年紀,若是任職館主,只怕外人會說是因為跟四皇兄有姻親之故,反倒壞了他的名聲。”
李泰一愣,李治年紀雖小,但這番話卻正中要害。
李世民不動聲色地看著他們,聽了李治的話,笑道:“若說泰兒眷顧宋雨墨是因為姻親之故,那麼治兒,你是為何?”
李治天真地道:“兒子每日聽師傅講學,雖是受益匪淺,但老師卻古板木訥,非得打起精神來才不至於瞌睡,兒子想著,那宋雨墨不過年長我三歲,有他陪著兒子讀書,定能輕鬆受益。”
李世民看著李治那天真的模樣,清透的眼睛,著實不忍,寵溺道:“朕保留宋雨墨翰林院編修的正七品官職,讓他去你身邊,伴讀三年,三年後再去翰林院任職。”
李治連忙跪下謝恩:“謝父皇。”
謝了後卻不起身,問道:“聽說此次宋府竟然兩位公子都高中的,另一位宋雨清,父皇如何任命?”
李世民看著李泰,他們同樣都是兒子,如今應了李治所求,自然覺得虧欠了李泰。
便道:“宋雨清高中二甲,卻不過十七歲年紀,若是任命弘文館館主,恐令人不服,朕便任命宋雨清為弘文館學士,官至五品,泰兒意下如何?”
李泰也連忙跪下謝恩:“謝父皇。”
李世民笑道:“只聽說宋府出美人,未曾想也出才子。”
李泰李治互望一眼,不知此話深意,不敢隨意開口。
李世民正色道:“泰兒,你既心儀那宋府女子,就將她接入王府,如此置整個王府於不顧,只會引起流言紛爭。”
李泰躬身道:“父皇有所不知,她不同於別的女子。”
李世民的眼神變得凌厲:“莫以為你在路上被人刺殺的事瞞著朕,朕就不會得知。”
李治大驚:“四哥,真有這回事?”
李泰連忙跪下:“兒臣有罪,叫父皇憂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