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李靖的解說,鄒羽明白過來,遠征軍,既然是遠征,就需要強大的機動和運輸能力,因此完全由騎兵組成。
數量最多的是弓箭手和連弩手,連弩手負責覆蓋射擊,而弓箭手屬於精準打擊,挑選最厲害的弓箭手加入。
作戰的時候,由弓弩手衝擊,重騎兵跟在後面,接近的時候,弓弩手兩側散開,開始遊擊,而後面的重騎衝鋒突破。
李靖這是完全拋棄了中原的戰術,以遊牧民族的戰術,進行了改良。當然,也不只是騎兵,一支軍隊,還得有更強大的後勤,遠征沒法使用民夫,後勤也就成了步卒的任務。
這一次出征吐谷渾,李靖就是要當作一次練兵,而且是直接使用全騎兵的方式,畢竟大唐和吐谷渾屬於鄰居,兵貴神速,要調動步卒,比較耗費時間。沒法達到最佳效果,戰果也就會減少。
聽了李靖的解說,鄒羽立即同意了,經過這幾年的融合,無論是契丹,還是溪人,其實都沒有多大區別,包括執失部落等突厥人,都成了大唐人,也沒有多少屬於部落的心思。
唯一沒有改變,屬於他們骨子裡的天賦,騎術和弓箭,比起漢族計程車卒,普遍更強。因此遠征軍的主體,就是由少數民族組成。
這次只出動六萬人,關中和隴右的人,就已經足夠,這當然是李靖早就計算好的,畢竟作為兵部尚書,手下有多少人,都在哪裡,還是明白的。
“臣請前往嶺南,挑選人手,攻打驃國。”邴元真拱手道。
“先幫助越國公,完全收服嶺南再說吧,就當作練兵。我會寫一封信給越國公,讓他儘量配合你。”鄒羽點點頭說道。他知道這是兵部根據他提出訓練專業兵馬的命令,制定的計劃,嶺南顯然是最適合訓練山地,叢林作戰的地方。
如今每個部門運作,都非常具有效率,上面命令一下,很快就行動起來。士卒也有專門的乾糧,特意調配的軍糧,封裝在陶罐之中,一頓一罐,需要幾天的,掛在馬背上就行了。
從關中到隴右,一路前行,一路有兵馬加入隊伍,隨後六萬大軍,從善城殺出,直奔青海。
吐谷渾沒有料到大唐出兵會這麼快,好在他們在大唐滅李軌之後,就把人向後撤了上百里,相對比較集中,即便是如此,也有三個部落,被李靖順手滅了。
伏俟城!
伏允集中了吐谷渾十萬人馬,要與李靖決戰,他們本來是想沿途遊擊,但是李靖根本就不理會,全騎兵,就衝到了他們都城。
伏俟城!雖然是都城,不過也只是大而已,城牆不高大,甚至因為年久失修,還有一些倒塌的地方,不過對於他們來說,並沒有什麼,因為城池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個過冬的地方,牛羊馬匹養在城裡,冬季不用擔心凍死。
伏允的王宮就建立在一個小山坡上,關鍵他的寢宮,就是一個巨大的帳篷,可想而知,王宮會怎麼樣。相對來說,王宮還不如國庫,至少國庫是石頭修建的密室。
王子慕容順親自出城,帶領吐谷渾最大的八個部落,迎戰大唐。雖然吐谷渾和大唐很近,不過他們作戰的習慣,還是更偏向於遊牧民族。
出城野戰,對他們來說,更加習慣,同樣是騎兵,顯然他們很自信打得過大唐。
沒有交流,列陣之後,就發動了進攻,五月的季節,清晨的涼風,帶著肅殺之氣,吹動著軍旗嘩嘩作響。
“嗚!嗚嗚!”號角聲響起,隨後萬馬奔騰,馬蹄聲掩蓋了一切,天地間似乎就只剩下“轟轟轟!”的馬蹄聲。
大地震動,就像踏在心頭之上,聽到的人無不熱血沸騰,緊握著手中的武器,全神貫注的看向前方敵人。
“刷!刷刷!”遮天蔽日的弓箭飛出,讓天色瞬間一暗,就像烏雲遮住陽光,雖然太陽還沒有升起。
大唐的強弓,踏弩,經過匠作監精心研究,早已登峰造極,射程遠遠超越了同期的任何敵人,因此直接打了吐谷渾一個措手不及,他們根本沒想到大唐會在那個距離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