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王謝兩家同樣不凡,即便沒落,但他們是詩書傳家,可以說底蘊任在,只要有一二人才,未嘗沒有崛起的可能。”
“王謝兩家這到知道,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聲名顯赫,令人嚮往。”鄒羽感嘆道。
“大將軍好悟性!”房玄齡眼睛一亮,高興的讚歎道。
鄒羽一有空,就向他請教學問,甚至有拜他父親房彥謙為師的念頭,只是被房彥謙以自身學識不夠為由拒絕,只願意教他,不承認師生關係,因為房玄齡知道他只能算粗通文墨,想不到現在已經能夠做詩,還是脫口而出,關鍵這首詩無論是韻腳還是寓意,都非常出眾,可以說即提到了王謝的繁華,同樣也提到了他們的沒落。
鄒羽一愣,這才反應過來,應該是這首詩還沒有出現,不由臉色一紅,這首詩是當年看(一個人的江湖),瞭解到的,隨後特意手機檢視,覺得挺有意思記下來的。
“玄齡過獎了,隨口一說罷了。”鄒羽搖搖頭略微不好意思的說道。
“大將軍過謙了,這首詩是真的好,屬下相信王謝兩家,一定會當做家訓,掛起來警示子孫。”房玄齡正色說道。
“呵呵!這群年輕人考察一下,玄齡你酌情安排吧。”鄒羽笑著岔開話題。
“屬下明白。”房玄齡拱手施禮道,他略微低頭,不想讓鄒羽看見他的樣子,因為他被鄒羽的信任,感動得眼角微潤。
想起鄒羽一見面就委以重任,更是把內政全全相托,一大群世家子弟,也讓自己任意任免,如此信任,都讓他生出無以為報的感覺。
房玄齡在心裡暗自發誓,盡其可能,也要幫鄒羽謀劃一片基業。
鄒羽這才有空和房玄齡交流與高句麗世家的交易,包括這次交戰的細節,一一講述一遍。
房玄齡對處理方式非常贊同,目前他們實在是不宜與高句麗死戰,最關鍵的還是中原百姓太少,異族治理起來始終非常麻煩,推行漢話又不是一日能夠見功的。
這次又多了不少俘虜,礦區人手多了不少,算是一個好訊息,本溪城,加上建安四郡,十來個縣城,抄家又能大收一筆,加上淵家等人的賠償,戰場收穫,完全能夠支付這次大戰的支出和善後,多多少少還可以賺一點。
修整了五天,處理完事務,終於接到李客師的戰報,前方一切順利,已經拿下建安,高句麗人並無多大抵抗。
心下大定的鄒羽,不再等待,立即再次出發,一萬契丹和其他族組成的騎兵,殺向白山黑水。
在扶余城補給之後,迅速度過粟末水,繞過虎威嶺,進入白山地界(長白山),沿著江水(後來的牡丹江)尋找著靺鞨人。
這個季節本身就是放牧的最佳時節,只是因為高句麗的重禮誘惑,加上知道扶余城富有,才勾動了他們的貪婪之心。
這次大敗,完全已經讓靺鞨族傷筋動骨,可以說大部分家庭都有人陣亡,顧不得悲傷,所有人都尋找著水草豐盛之處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