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他們啊,只能算一般,都是去年加入的人,大部分都跟可汗一樣,是契丹族。只是去年牧場收穫不錯,生活好一些,生活好,當然身體就好。”鄒羽自誇道。
“他們不是放牧嗎?怎麼主要改種地了?”
“看來可汗沒有派人去觀看我們的豐收節。”
“略有耳聞,略有耳聞。”摩會不好意思的說道。
他總不能說開始只是一些幾十個人的小部落,並未放在心上,那裡知道半年時間,就跑了一萬多人,契丹八部,都變成了七部,現在他更擔心還會不會有人投靠過去。尤其這次鄒羽帶著契丹人過來幫忙,容易讓其他人理解成即使我們離開,還是一家人,有困難會幫忙的思想。
實在不知如何開口,好在這個時候大軍陸續回來,清點之後,鄒羽不由有些心疼,如此順利的戰鬥,居然死了三百多人,還有一百多重傷。
好在帶回來兩百多頭戰馬,算是彌補了部分損失,那邊摩會也送了不少牛羊過來,犒勞三軍,修整一夜,第二天不顧摩會的挽留,鄒羽帶隊回了扶余城。
扶余城外三里,一座小山,隨著蒼涼的號角聲,十萬人參加了出征陣亡戰士的葬禮,雖然有作秀收人心的目地,鄒羽還是感覺有些難過,畢竟不少人都是熟悉的面孔,還有不少都是親自訓練過的。
葬禮很隆重,在十萬人的見證下,鄒羽宣佈這座山被命命英烈山,只有為扶余城做出貢獻的人死後,才有資格葬在此處,四時八節,受官府香火,受萬人祭拜。
不但如此,所有犧牲的家庭,不但有豐厚的撫卹,家人也將受到官府的補助,保證衣食無憂,並且免除直系親屬的稅收,受傷的戰士,同樣受到妥當安置。
千百年來,無論那個民族,都非常重視身後之事,視死如生,能受萬人祭拜,香火不斷,可以說就是非常大的褒獎,更別說完全解決了後顧之憂。
一時間扶余城上下空前團結,新加入的靺鞨族人,認同度也增加了不少,更加主動的開始融入。
因為宣傳得力,不少人都開始期盼著下一次戰爭,雖然扶余城目前改處於以物易物的階段,但是獎勵可都是實實在在的田地,食鹽,糧食,房屋。
快要進入六月,鄒羽他們這次沒人去在意朝廷與高句麗的戰爭,只是安排了人打探,就不管了。
羊毛收購,提上了日程,因為扶余城人口增長,所以食鹽不在外賣,只換羊毛。契丹,室韋,奚人,霫人,靺鞨,都安排了人去收購。
內部同樣如此,羊毛,羊奶,都收集起來,製作羊毛衣服,羊奶粉。
就用崖鹽原礦,敲粹以後,用大池子把羊毛寖泡兩天,隨後清洗,晾曬,在裝進衣服裡面,外面一層皮子,裡面一層布,即舒適,又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