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長安城,大內皇宮未央殿。
國子監司業,渾天監五官靈臺郎向武帝說明今日情況。
“武陽,你說說。”正在處理事務的武帝停筆抬頭,剎那間,武陽只覺得自己這位皇兄隱隱被紫氣環繞,只有低眉間那一雙紫金蟠龍舄映入眼簾。
聽見武帝喊自己,武陽抬手行了一禮,開口回應道。
“皇兄,經過祭酒查明,文廟震動原因不知道為何,但在文廟震動後,寄託在文廟中的國運竟渾厚了許多。”
聽見武陽彙報,武帝輕輕哦了一聲,語氣中意外,也有身為帝王的底氣。
“祭酒都不知道箇中原因,這事倒是有點意思。”邊說話,武帝徑直繼續批閱奏摺。
武陽看了一眼渾天監的五官靈臺郎,二人躬身行禮,便告退下去。
出了未央殿,武陽輕輕問道。
“秦大人,監正那邊如何說起?”
同行的五官靈臺郎秦元見武陽問道,當即回應道。
“武王爺,監正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只說文廟國運渾厚是好事。”
見秦元如此回答,武陽點了點頭,二人一路無話。
.....
時值秋季,九月九,晴空萬里,天氣清爽。
每逢春秋時節,文會舉行的次數就會明顯多了起來,生活在儒家統治之下,天下的讀書人,揚春抑秋,詩誦文章屬於常規操作,然而讀書人,吟詩作賦取的是一點雅緻,所以久而久之,文會中就興起了彩頭這麼一說,一般由文會組織方或者某位青年才俊,以某樣東西進行彩頭添置,誰的詩詞受到最高評價,誰就獲得彩頭,也獲得一眾讀書人的尊重。
但是俗話說的好,物以稀為貴,一開始總是有人能夠拿出奇珍異寶,後面文會多了,青年才俊們發現尋找稀奇古怪的東西也是個麻煩事,乾脆直接拿銀子,畢竟,談錢實在,最主要銀子對於一個能夠舉辦文會的主辦者而言,這玩意兒最容易拿的出手,加上窮酸書生是常態,一來二去,拿銀子當彩頭是文會的標配。
“我說老魏,平安,你們聽見沒?今天文會彩頭有一百兩白銀。”說完話,江舟繼續感嘆。
“我的娘咧,這抵我一年俸祿。這些讀書人真不是東西。”
話音落下,老魏一隻大手直接捂住江舟的嘴巴。
“你這大嘴巴子不要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