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蔡啟嫻好像還是有話要說,張孟誠不想糾結這個事情,所以就直接轉移了話題。
“剛剛收到他們的來信,他們說都會過來參加,順便來金鼎山看看我過的好不好。”
蔡啟嫻聽到秀才說起自己的孃家人,也就不再說武舉的事情。
“如今金鼎山和艾蒿巔兩家的大當家都在東川剿賊,他們一時半會是回不來了。我大哥兒子的滿月酒,我還是不希望過得太冷清。”
張孟誠在之前也知道了東川的剿賊形勢,所以他能判斷出張孟金應該沒辦法及時趕回來。
蔡啟嫻也知道自己的丈夫十分重視這次宴席,所以之前邀請自己的孃家人時,她也把話說的很鄭重。
不過話說回來,金鼎山的面子,保安縣也沒幾個人敢不給。
“你放心好了,金鼎山的面子,保安縣有頭有臉的人都是要給的。到時候保安縣的知縣候三光,肯定也會派人來捧場。只要你願意,保安縣的一半的百姓都能請過來。”
張孟誠又想到自己大嫂可能會有點憂慮,雖然二嫂也一直陪著她,不過還是讓自己妻子也一起過去陪陪她比較好。
“大嫂那裡你再勞點心陪她聊聊,她一直想要生個兒子。這次總算是實現了,可是我大哥又因為公事,不能及時回來陪她。她現在又一直呆在房裡不能出來,心情一定有些鬱悶不暢。”
張孟誠的大嫂在生孩子前,已經回到了金鼎山修養。這一是因為金鼎山的條件更好,親戚熟人也更多。
還有就是因為習俗的原因,這個時代的人的思維不同於後世。女人產後坐月子,有各種各樣的忌諱,其中還要求女人在坐月子的時間裡,一步也不能出屋子。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大哥張孟金就讓自己的妻子一早就回到了金鼎山。
“你放心好了,我和二嫂花了很多時間陪著大嫂。每天都講些好玩的事情逗大嫂開心,大嫂心裡也很看得開,大哥(張孟金)不能回來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而且有你主持,大嫂才不擔心滿月酒上會出什麼岔子。”
蔡啟嫻在嫁到金鼎山之後,雖然與居住在北邊軍堡的大嫂,沒有太多的接觸。可是她們在不多的碰面機會里,還是相當談的來的。現在回到金鼎山的大嫂,已經和蔡啟嫻變成無話不談的親密關係了。
張孟誠擔心的事情,嬌妻蔡啟嫻都很好的解決了。再加上之前車繼寶遺孀的改嫁事件,張孟誠感慨自己真是娶了一個賢內助。
接下來,張孟誠和蔡啟嫻又聊了一些其他的事情,夫妻兩人之間的看法雖然不全一致,但是互相有很大的參考性,而且兩人的行動默契十足。他們已經決定請一些人來寨子裡唱戲,張孟誠這位小侄子的滿月酒一定會辦的相當熱鬧。
PS:注一:在《國榷》卷九十一里面有記載,“刀自百二十斤至八十斤,石自五百斤至兩百五十斤。”其他史料也有五百斤石礩子的說法,比如在《玉堂薈記》裡也有崇禎四年(辛未)武舉考試的記載,“武場原止騎射,辛未加以刀石。刀三等,自一百二十斤至八十斤;石三等,自五百斤至二百五十斤。”不過在之段內容之後,這文獻裡也說“即真能舉石五百斤,舞刀一百二十斤,有力則誠有力矣,一旦遇敵,安所用之”,語氣顯示“能舉石五百斤”的人應該不多。
而在《臺灣外記》卷四里有一段鄭成功鐵人軍的記載,內容比較誇張,居然是“各以五百觔石力能舉起遍遊教場者五千人”。舉起五百斤石礩子的居然有五千人,這內容實在是太過誇張。考慮到江日升的《臺灣外記》本來就有不少小說演義的性質,所以這段內容應該只是小說的誇張描寫。
注二:參考《江南武鄉試題名錄》,光緒十一年的武舉考試,從九十名到九十七名這墊底的幾個人,他們都是掇石三百斤。清末都是這個程度,那麼明末應該不會比這個更差勁。
注三:《崇禎長編》卷四十九,崇禎四年八月甲子條目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