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寨子裡的孩子們如何嬉鬧,草堂的教書先生張孟誠,此時則是再次轉職在寨子裡的鐵匠鋪處忙著掄錘子。
自從張孟誠收到自己大哥的命令以後,山寨的秀才頭領一直和寨子裡的二十餘名工匠忙著研究製作鳥銃的事情。實際上張孟誠在張氏一夥接受招撫以前,他也曾經組織人嘗試過製作火繩槍。不過張孟誠和山寨裡的工匠們都沒有實際經驗,所以他在將手頭上有限的資源投進去後,最終的收穫只有可悲的失敗。
當張孟誠向自己大哥再次申請資源時,作為大當家的張孟金直接拒絕了他的請求。對於張孟誠的“不務正業”,對鳥銃沒有足夠認識的大當家自然會不予支援。張孟金寧願花這些時間和資源去製作鐵甲,起碼山寨武裝歷次交戰大都是靠肉搏解決了一切。
即使之後張孟誠四處蒐集鳥銃向大哥展示了火繩槍的威力,張孟金也只是隨便找了一個理由把張孟誠打發走了。
直到上個月把都河堡的作戰,趙萬奎手下鳥銃隊的傑出表現,以及之後數名頭領極力推崇。張孟金才終於開始接受這個在他眼裡,操作比較麻煩還不如三眼銃的物件。
張孟誠在總算是得到授命後,終於有了足夠的人手和資源。他在經過了幾次試製後,總算是研究出了一套較為有效的工序。之後的再次製作中,只要嚴格按照這套工序進行,就能保證寨子裡鳥銃的良品率。
金鼎山製作鳥銃說來也簡單,先用一根筷子粗細的鐵條作為鍛模,在其外部包上燒紅的鐵塊,將其打成槍管。槍管分為三段,在介面處燒紅後,繼續錘鍛進行結合。之後再用一根四稜鋼條插進槍管不停轉動,慢慢把槍管鏜好。
雖說看起來不算十分複雜,但是做起來還是比較考驗工匠。稍微在哪裡出現什麼差錯,一支苦心製作的銃管就很可能成為殘次品。
在經過一個月的努力後,寨子裡總算是製作出了三支合格的鳥銃。雖然產量比較低,但是隨著製作人員工藝熟練度的增加,只要再調撥人手學習製作,日後寨子裡的產量一定可以翻倍增長。現在困擾山寨的難題,則是製作鳥銃時消耗的各項物料補充能否跟上。
張孟誠和幾名鐵匠在合力錘鍛好一根銃管後,就讓人把銃管拿去進行下一套工藝。他則是走到另一處工房,檢查起一支已經處理好的銃管。
這支銃管已經完成了試射,之後就會再做其他加工安裝上銃床。張孟誠打算這支鳥銃組裝好後,就留下給自己用。他以前繳獲自官軍的鳥銃,早就交給了趙萬奎,這段時間他手邊一直沒有裝備火繩槍。
“秀才,新做出來的一批火藥已經準備好了,你過來看看吧。”餘保成這時走了過來,對張孟誠喊道。
“等我一下,這就過來。”張孟誠聽到餘保成的招呼後,放下手中的銃管。整理了一下衣著,拿起三支準備好的鳥銃就走向了山寨的試射靶場,途中他還找機會喝了口水。
由於山寨和把都河堡火器裝備數量加大,同時鑑於朝廷配給的火藥質量實在是太差,所以金鼎山私自設定了一個火藥工坊。
火藥成分就是按照硝石四十兩,硫磺五兩六錢,柳炭七兩二錢的比例加水進行拌合。因為曾經用石臼拌合時,出現過起火事故,所以現在寨子裡統一改用木臼。
在加工火藥時,當水乾了就加水再杵,杵數萬下方告結束。之後取出火藥在太陽底下曬乾,再打碎成豆粒大小。接著用粗細不一的蘿篩,篩選出各類大小不等的火藥顆粒,分別用作火炮和鳥銃等火器使用。
而不成粒狀的則是作為火門引藥,剩下的細粉末全部剔除。金鼎山的工藝實際上並沒有什麼新鮮的,只是堅持提硝時總共煮三次,再將硝石、硫磺和木炭的攪拌物加舂總計三萬杵。由於山寨工坊裡認真堅持,所以金鼎山製作的火藥十分優秀。
看到張孟誠到達靶場後,李陽將準備好的火藥取了一部分,放在一張紙上點燃。火藥瞬間就在紙上燃盡,但是紙張並沒有燒燬。
負責監督火藥製作的馬項伯,更是信心十足。直接將一部分火藥放在手心上點燃實驗,沒有燒傷手也合格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