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哥的馬是什麼品種,張孟誠看不出來,不過很有可能是混血的。作為一匹牝馬(母馬),這匹騮馬的肩高在山寨眾多馬匹裡面是最高的一匹,簡單地目測就能看出它的肩高絕對在一百四十公分以上。二哥是五年前在集市上看上了它,沒有多作計較就把當時還是小馬駒的它直接買了回來,取名為紅花好好照料了起來。
雖然二哥名字取得不咋地,但是眼力勁卻是很好,幾年後紅花就長成了現在這副神駿的模樣。紅花的耐力不錯,負重也很好。短程的衝刺速度,是山寨裡所有馬匹中最快的,馬項仲那匹俊逸不凡的口外馬也比不上。
雖然耐力方面不及馬項仲的坐騎,但也差的不是很遠。而且紅花的年齡不到六歲。一般馬匹要八歲左右,體力和耐力等才會達到全盛期,而這種狀態會一直延續到十四、五歲。所以紅花的未來很值得期待,山寨一眾當家的都對紅花感到眼饞。
張孟誠處理完了紅花的事情之後,就把目光轉移回了訓練場。這些騎兵訓練專案,是大約在半年前由一眾騎兵頭領們共同討論而出的,張孟誠也將學自蔡矮子的刀法和一些自己的心得整理了出來,搬到了訓練場上。
二哥張孟廣和另一位高手馬項仲也聽從了張孟誠的建議,去掉了一些浮華複雜的花招,整理出了一套較為簡單實用的槍騎兵訓練方法。
張孟誠同時還對金鼎山的馬具,按照後世的經驗作出了改良。經過一番練習實驗後,金鼎山有不少騎兵選擇了張孟誠改良後的馬具。
前陣子大家見識到朝廷軍威的強大,又看到投降的王子順等頭領也被赦免了罪行。同時也因為金鼎山的生活越來越好,金鼎山的一眾弟兄們就開始覺得這麼過下去,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所以有不少頭領表示乾脆選擇直接投降朝廷得了,對於能不能撈到官身也不再那麼計較。
可是還沒等山寨要求投降的聯絡人出發,一眾頭領就收到了訊息。在今年八月的時候,李應期和洪承疇把已經投降的王子順,和苗美的叔叔苗登雲等一眾當家的都給殺了,罪名是他們意圖再次掀起叛亂。
殺降就已經夠讓人顧忌了,更何況還有李應期這名金鼎山敏感人員參與其中。又回想起大家落草原因的金鼎山一眾弟兄,只能打消了他們直接投降的想法,再次觀摩起局勢起來。同時張孟金也再次和一眾頭領,討論起了在年前三叔公他所提出的意見。
在討論之後,金鼎山一群當家的制定了一個計劃。人員配置出現了調整,何宗偉從騎兵隊轉移到了步兵隊。但是在主要的計劃開始實施前,金鼎山的核心戰力騎兵隊需要加強。所以這陣子一眾當家,都忙著訓練調整以後的騎兵隊。金鼎山閱微草堂的教學工作,張孟誠也暫時委任給了幾名學生隊長。
二哥張孟廣終於方便完回來了,看著他舒展開的眉頭,想必剛剛的動靜不小。正好騎兵隊的越障訓練和劈刺訓練已經完成,所以張孟廣和張孟誠兩人又組織起了對戰訓練。
騎兵隊眾人換上了木刀,透過沾上的石灰粉打在對手鎧甲上的痕跡來記分。先是兩人捉對開始廝殺,接著是兩伍開始對抗。之後又分成四隊,每隊二十人為一組開始互相攻擊。
目前金鼎山騎兵的基礎小隊陣型,有學自邊軍的傳統隊形。其中四伍分成四列的騎兵小方陣,是一個用的比較多的隊形。
在山寨眾頭領的商議下,也有不同於邊軍的新隊形。大致是由二十名騎兵分成前後兩列的二字陣,一般是由兩個伍排成一排,兩名伍長各處在佇列的最外側。四個伍長都分佈在兩列隊形的左右兩邊,監督著自己的隊員在佇列行進中始終保持陣線的完整。
而小隊長在這時處在隊伍前方的中軸線上,引導隊伍前進。而在隊伍後方,則由副隊長在背後壓陣監督隊伍是否有逃兵出現。騎兵的間隔則根據戰時情況,一般在在三尺到五尺之間(也就是96CM至160CM)。
在騎兵小隊按照戰況擺出不同的戰術隊形後,幾個小隊會合成一個大隊。擺出大隊隊形的騎兵們,會按照傳統明軍三迭陣的作戰方式,按三個批次輪流衝殺打垮對手。
雖然看上去很簡單,但是要實行起來還是有不少問題。其中最難的,就是保持騎兵隊形的整齊。因為隊伍裡騎乘的馬匹速度不一樣,士兵的勇怯也各不相同,不管是實際戰鬥,還是日常的訓練之中還是難免會出問題。
起初頭領們也只是以嚴苛的處罰,來保持隊伍的完整。可是問題還是不斷出現,後來張孟廣看到張孟誠的學生們練習齊步走的樣子,所以他也提出了將騎兵馬匹的前進步伐進行統一的意見。
大家覺得可以一試,所以就先是製作了一個小沙漏,又找出了幾匹騎兵隊中速度一般的戰馬。之後大家按照慢步、常步、快步、衝鋒四種速度所花的時間,劃分出了所有馬匹都需要遵守的步伐速度。
就在一天又一天,一遍又一遍的練習後。金鼎山的一眾騎兵變得越來越有秩序,越來越接近眾人的設想,而金鼎山眾兄弟制定的計劃也逐漸開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