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蘇聯解體後不久,公元1993年3月26日的晚上。
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電視臺,突然破天荒的在同一個時段,播出了讓獨聯體各國非常感興趣的新聞。
人們坐在客廳沙發上,或在小別墅裡,用他們的傻、大、粗彩電和黑白小電視,愜意的觀看著電視節目。
只見莫斯科或烏克蘭電視臺的美女主播,正用她們柔和而欣喜的俄語聲調播出,“年輕的烏克蘭,高興地迎來了第一家投資者,這是來自東方的文明古國——中國。
他們帶耒了精美的飛浪牌彩電和黑白小電視……”
這時鏡頭閃現出來了寬敞的廠房,嶄新的生產線,排列著外觀優美的彩色電視機。
只見畫面中,漂亮的烏克蘭姑娘們正喜形於色的工作著。旁邊有來自中國的外國專家,正在不斷的指點。
鏡頭上又出現了美觀的紅色外殼小電視。
正在電視機前的獨聯體各國觀眾,不少的人趕快湊近了電視,好仔細看清楚這些罕見的異國電視機。
突然電視上的影象一轉,“烏克蘭總統代表和中國駐烏克蘭大使,今天愉快的參加了中烏合資企業的開工剪綵。”
只見畫面上,在眾多的烏克蘭人和中國人的簇擁下,他們走近扎著大紅花的紅綢帶……
這時,出現了一片歡呼聲。”烏拉!烏拉!”
鏡頭切到了一個身著灰色西裝,面容堅毅,帶著微笑的中國人。身後眾多的中國人身著紅綢帶,人人抱著鮮花。
只聽主播悅耳的聲音介紹說:“投資方是來自中國的夷城電視機廠。”
“烏方的合作伙伴有,烏克蘭著名的扎巴羅熱錄音機廠和鋼廠。”畫面上又同時顯示出:一個黃頭髮胖胖的臉,另一個身材修長英俊的烏克蘭人。
正在電視機前觀看的不少烏克蘭人,連說著“哈拉索(好)!哈拉索……”已經興高釆烈地手舞足蹈起來。
有的端起了酒杯,唱起了原蘇聯歌曲卡秋莎,“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著柔漫的輕紗……”
也有的情不自禁地跳起舞來。
要知道,國內經過幾年激烈的彩電大戰,尚存僅三分之一的大電視機廠,正在作你死我活的殊死博鬥。
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夷城電視機廠,卻另闢蹊徑,一舉實現了跨國經營,率先開啟了更加廣闊的市場。
這件使人十分驚奇的事,還得需要從1987年元旦前夜說起。
時間追溯到1986年的12月30日。
這個離奇的故事就發生在中國的南方,在那個壯觀秀麗的大江大峽出口處,一個依山傍水的美麗江城——夷城市。
自國家實行“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的雙軌制,己進入到第三個年頭,國內電子行業的市場競爭己日趨白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