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已是期末,大部分的課也開始結課,相關的期末考試作業也佈置下來。和以往一樣,我依舊想要藉著這期末作業難得的機會再好好地提升提升績點。但是想是一回事,做就是另一回事情了,首先讓我頭疼的就是研究方向和寫作思路。
這學期洲哥除了教我們《古代文學》之外,還給我們開了一個《儒家經典導讀》的選修課,大部分同學都選了這門課。畢竟我們以後是“很有可能”要去孔子學院教外國人漢語的,而且對外輸出中國傳統文化也是我們的一項重要使命,而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要的代表自然就是儒家經典。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大家都覺得這門課的學分比較好拿,期末不用考試。
除此之外,我還聽說大學老師的工資跟所教授的課時掛鉤,為此許多老師還會去別的學校講課。洲哥曾經在課上透露他剛剛買了房子,不僅每個月都得還貸款,而且裝修還得花不少錢,因此對他來說,多開個一門課還能增加一些收入。與此同時,能夠多上一門洲哥的課,對於我來說算是賺到了,所以這算是一舉多得的事情。
儒家經典自然是從四書五經開始,按照高考的考試大綱,《論語》和《孟子》在我們上高中的時候就已經基本瞭解得差不多了,基本參加過高考的人都能跟外國人吹上兩句。而《大學》和《中庸》又出自於《禮記》,於是洲哥就教我們“逼格”更高的《詩》、《書》、《禮》、《易》以及《春秋》(今文學者認為還有《樂》)。
我做夢都沒想到,我竟然能在大學的課堂上跟著老師學算卦。為了能讓我們對這門課有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詩經》在古代文學課上已經詳細講過,所以洲哥向我們先介紹了《易經》,然後在課堂上當堂卜卦。
以前國學剛興起的時候,網上就流傳過這麼個段子,說是某大學開了一堂《周易》課,老師上課都拿著八卦,一天上課之前拿著羅盤算了一下說“今天不宜上課,下課!”,然後就集體放學了。想不到我也能遇上類似的情況,只不過洲哥從來都沒有算出“不宜上課”這一卦。
洲哥教我們的是梅花易數,相對來說是比較準確第一種,隨時隨地皆可起卦。按照課上講的和筆記的內容,回寢室我就試著自己給自己佔一卦,可能是沒有學到精髓,雖然是推出卦象卻不會解讀,再後來就連起卦的方式都忘了。占卜只是象數派認為的功能,像王弼、程頤、楊萬里等義理派則認為《易經》有著老莊思想、儒理甚至史實,這也是為什麼它沒有成為“封建迷信”的原因之一吧。
要說最能用來裝逼的儒家經典,我認為還是佶屈聱牙、晦澀難懂的《尚書》,首先它本身就是四書五經裡面最殘缺的,而且還摻雜著《偽尚書》,別說外國人了,就連中國人自己都看不明白。洲哥在講這一章節的時候也是著實吃力,因為根本就講不透,雖然他已經儘量用人類的語言在跟我們溝通,但我卻依然聽得一頭霧水,只能認真記筆記。
最讓我感興趣的反而是《禮》,洲哥詳細地跟我們描述了周朝時候人們如何行士冠禮、行昏禮,我一度開始幻想自己以後的結婚也得按周禮來: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此外洲哥也給我們介紹了士相見禮、鄉飲酒禮、鄉射禮、燕禮、大射儀以及喪禮等。我覺得最好玩的就是鄉飲酒禮,敬酒的禮儀相當繁雜,想要喝一口酒都很有講究,感覺全程都是在洗杯子;最嚮往的要數鄉射禮,感覺這是一種非常積極健康的聚會模式,在賢長們的主持下進行射箭比賽,輸了就喝酒,比起集體打麻將、鬥地主檔次著實高了不止三級。
我以為《春秋》部分就是講一講那段歷史,想著總算可以不用一直記筆記了,畢竟關於春秋戰國這段歷史,我自認為還是學得不錯的。沒想到講的主要《春秋》五傳的區別和思想,基本上都是些我不知道的知識,我只得邊聽講邊抄板書,因而無法在課堂上向“懵懂無知”的女同學們展示我“淵博”的歷史知識。
雖然這門課上得津津有味,但是洲哥留的期末作業著實讓我有些煩惱,主要是他給的題目實在太寬泛,只是要求我們根據《儒家經典導讀》這門課寫一篇限定了最低字數的文章。對於洲哥的課,我自然是想方設法儘量得高分,因此希望自己的作業能夠格外出眾,所以需要寫別人不會寫的觀點。
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尚書》,但是在網上看了兩篇《堯典》和《舜典》後我立馬放棄了,不僅很難看懂原文,即使看了譯文也想不出什麼新奇的觀點,都是些我們自小就明白的道理。後來又想著寫寫自己最喜歡的《禮》,但是總感覺寫著寫著就偏離了這門課,很有可能最後會變成一篇《周朝婚禮指南》。我也想過《易經》,因為我感覺八卦裡的陰陽二爻怎麼都像是一種二進位制的機器語言,而且我吹笛子時發現笛子上的音孔數量正好對應一個卦象上的六爻,只是我缺乏計算機知識和樂理知識,根本就湊不到洲哥要求的字數。況且自己連卦象都讀不明白,如果真要寫這方面感覺只會灌水,很難獲得洲哥的青睞,甚至會讓他覺得我上課壓根就沒認真聽,思慮再三我還是放棄了。
正當我毫無頭緒開始焦慮時,我發現寢室裡只有我在為期末作業擔憂,其他人不是在看電影電視就是在玩遊戲,感覺好像他們都沒選這門課一樣。問了才知道,原來他們早就在網上找好了相關文章,畢竟,在國學熱的背景下,網上最不缺的就是關於儒家經典的文章,說不定學院開設這麼課本身也有這方面的意思。反正一時也沒有思路,我也便暫時將這個“任務”擱置了下來。
隔壁班班長興奮地來到我們寢室,非得拉著大彪班長和我去看他新裝的遊戲《古劍奇譚》。為了有良好的體驗,他佔用了他們寢室兩天的寬頻下載了遊戲配音。高畫質的畫質,生動的配音,對於隔壁班班長的展示我有些眼紅。回到自己寢室,我想著下一個玩玩,只是看了一眼遊戲配置表,發現我的電腦根本就帶不動,只能作罷。國產RPG有三把“劍”,《仙劍奇俠傳》我玩了兩部,《古劍奇譚》我玩不了,那就試試《軒轅劍》吧,說不定這種古風的遊戲還得給我提供些寫作的思路。於是我上了校園網的分享網站搜尋了一下,發現有一款《軒轅劍三·雲和山的彼端》,就先下載了下來,然後去百度了一下游戲簡介和攻略。
這款遊戲的時代背景是在安史之亂前後,玩家將跟隨主角一起橫跨了亞歐大陸,歷經東西方三大文明。我有些緊張,因為我清楚地記得,在這段歷史和地理背景下有一個重要的事件,我從大二開始就已經在做相關的研究準備。果然,在攻略裡面我看到了一個很熟悉的詞:怛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