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司馬相如有口吃,雖然不是太嚴重,但其平日一急切起來,是一句話也說不全。
固此,這宣讀祭文之事,自然是要交由顏異來做。
這祭文中皆是一些,表露劉榮對慄姬思念之言,而其後便是對慄姬歌功頌德。
雖然這些什麼溫婉賢淑之言,與慄姬搭不上什麼關係,但還是要如此說之。
祭文宣讀言畢,便到了劉榮此行,最是重要的事,向慄姬“稟報”,老爹要將自己過繼到薄皇后的名下。
劉榮的目的,當然是徵得母親的同意。
若是慄姬活著,自然是絕無可能答應劉榮的這個要求。
而此刻,慄姬已然躺在來墳墓之中,當劉榮跪地稟報道:“父皇有言,將兒子過繼至皇后名下,兒子特來求得母親准許”。
言畢便是重重的叩了個頭,而就當劉榮叩頭長跪不起之時,卻有一物突然的出現在了劉榮身前。
劉榮抬頭之時,赫然便見到其是一隻玉如意。
一旁之廟祝當即便是言道:“太子殿下,這如意便是說明,慄娘娘已同意了”。
雙手捧起這如此之後,劉榮當即便是落下淚來,“兒子謝母親准許”。
劉榮面前的如此,當然不可能是慄姬給的,而是劉榮早早安排人做的。
迷信雖然是不可取的,但是有時候,迷信也可以是一個很好的工具。
如此一來,太子劉榮已然是獲得了母親的准許,過繼自己的兒子劉榮與薄皇后。
在其後的時日中,民間更是有傳言說,太子已亡故的母親慄美人,心憂自己的兒子無母親照料。
固此特意顯靈,表明將太子過繼到皇后名下,以令皇后代為照料太子,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而當劉榮做完了此行所要做的事,便打算看一下陽陵的工程進展情況如何。
其後,便在這周堅的引領之下,在陵區轉悠了一大圈。
而當劉榮考慮,要不要就此便回長安之時。
卻是見到了騎快馬而來的急報。
看到這軍卒身上彆著的旗子,劉榮便看出來,這是六百里加急之事。
難道是長安出事了!?劉榮暗道。
這士卒行至劉榮近前,取下背囊,拿出一卷簡牘,便交給了劉榮。
“太子殿下,太后命您火速回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