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漢皇帝> 第二百零七章 彈劾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零七章 彈劾 (1 / 4)

與張恢一談,雖是改變了劉榮的想法,再不提此時要更改法令之事。

不過卻也是令劉榮大有裨益,出了晁錯府門之時,劉榮轉身望了身後二人。

接著便是問道:“此見張公,卿有何感想?”。

聞此言,張湯與義縱二人一對視便是是同言道:“張公才智,臣等此生莫能及之”。

聞言,劉榮哈哈一笑,“二位卿家,亦是法家之士,當戒驕戒躁,學張公之智也”。

言畢,便乘車回宮而去。

此次帶這二人來此,一來是為了令這二人也長些見識,在怎麼說,這也是一次也算是一次與法家之名士相見的機會。

再者便是為了讓張湯與義縱二人也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義縱到劉榮手下做事,時日尚短,特別是張湯,劉榮總覺得,此時已然是有些飄飄然了。

也許是其投入劉榮帳下之後,太過安逸了,竟令其會有如此之轉變。

見劉榮乘車離去,張湯與義縱二人,立即便是躬身行禮道:“臣等恭送殿下”。

對於劉榮適才之敲打,義縱卻是不知其意,而張湯卻是聽的明明白白。

心中也是一陣後怕,想來自己近日卻是有些懈怠了,特別是在娶了安國侯之女為妻之後,便是沉浸在了溫柔鄉中………………

“張兄,先行離去之”,見劉榮遠行,義縱朝張湯一拱手道。

劉榮離去之時,張恢是堂中端坐良久而不語。

晁錯自然是知道,自己的老師有這個習慣,沉思之時,便會呆坐原地而不語,固此,晁錯是跪坐一旁靜候著。

過了好半天,張恢一聲長嘆之後,言道:“天子此子當真不凡矣”。

張恢平日,可是甚前會誇獎什麼人。

當聽道其言後,晁錯稍稍還是有些驚異,“皇長子殿下,的確是見識非凡,其有時之諫,也是語出驚人”。

接著張恢是說了一句與當初申培所言差不多的話,“吾法家之興,或許便要系在此子之身也”。

隨後的時日之中,劉榮便是常常找些藉口,到晁錯之府中拜會張恢,與其相談之。

劉榮的如此作為,在尋常人看來,也未有什麼過分之舉,漢家對於朝臣與皇子相交這種事,雖這也是有些芥蒂,但也未像後世一般那樣嚴苛。

然劉榮早已是像老爹稟報過了,去晁錯府中,乃是為求教於法家之名士張恢。

漢家初年,那些各家學派之代表人物,鮮少有被天子或朝廷徵辟入朝為官。

其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朝廷多喜用黃老,儒家之公羊派的執牛耳者胡毋生,也曾在朝中做過治《春秋》之博士。

不夠後來卻是也心灰意冷,而辭官歸齊地而去。

特別是出了轅固生的那件事之後,竇老太太還曾出言罵五經為“司空城旦書”,其意便是說五經乃是刑徒之書。司空,掌建宮室及築城。始皇焚書,令有藏詩書百家語者,黥為城旦。

眾博士看在眼裡,懼在心上,更是難以忍受如此之屈辱,哪裡有暇宏揚儒業,經世先王!有的竟紛紛找藉口辭掉博士之職,逃之夭夭。如轅固外調清河太守,韓嬰出任常山太傅,胡毋生到了朝中還不足一載,便乾脆以年老為由,告老歸家,居教鄉里。

儒家尚且如此,如過街老鼠一般的法家便更是難熬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