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又問道:“不知殿下此時在何處?”。
聞此,賈誼是呵呵一笑,“殿下呀,此時正與陳翁主在堯山之上采詩,而那寶鼎此刻便就在這河東太守府衙之中!”。
當即張歐便拉著賈誼要去看那寶鼎。
當見到這四足方鼎之時,張歐也是甚是疑惑,看了半天,這鼎上竟然是一個字也沒有。
按常理,古人鑄鼎祭祀,必會在鼎上刻意以記之,然這汾陰鼎除了一些畫刻是再無一物。
見張歐看的如此出神,賈誼便出言問道:“張叔可看出何端倪?”。
聞此言,張歐才回過神來,扭頭對賈誼說道:“此鼎當真怪哉,通身竟無一刻文”。
賈誼亦是言道:“此也是我與殿下甚覺奇異之事,然此鼎雖無刻文,但其出土時,鼎中有簡牘與龜甲,到時回至長安,請申公譯之,變可知其為何鼎”。
………………………………………………………………
就在賈誼接到張歐之傳信之後,便立即命人到堯山去稟報劉榮。
而當送信之人到了堯山之時,劉榮與陳阿嬌等人還未下山,這人便立即疾行上山而去。
如此行到了半道上,正好碰見了下山的劉榮。
當即其便跪地言道:“殿下,當陽侯令小人到此稟報殿下,陛下所派之河東新任太守已到之!”。
聞此,劉榮自然也是高興,終於可以離開這河東回長安了。
“這新太守為何人?”。
“當陽侯說,是太中大夫張歐!”。
老爹連張歐都給派來了,看來這是下狠心要將河東之佞臣連根拔起!
“好,你立即便回安邑稟報當陽侯,就說吾今日便歸之”。。
“諾!”,說完,這士卒立即便轉身離去。
接著劉榮便對阿嬌言道:“阿嬌,不出幾日咱們便可回長安了”。
可以回長安了,陳阿嬌自然也是是高興,原本還有些走不動了的阿嬌,竟開始拉著劉榮往山下趕。
一聽聞殿下已快至此,在山下等著的御者、士卒便立即驅車行至近前。
劉榮抱著阿嬌上了馬車之上,便忙令御者驅車行之。
剛一入太守衙門,張歐便已聞訊趕至,一行禮便道:“臣張歐拜見殿下”。
劉榮連忙上前攙扶張歐,“多日不見,張卿可好?”。
如此張歐才起身呵呵笑道:“謝殿下之惦念”。
張歐到河東來,劉榮總算是可以解脫,且張歐為官多年,處置些尋常政事自然是手到擒來,不出兩日,劉榮將河東之事盡皆交割給張歐後,劉榮便立即與眾人乘車駕,押著這寶鼎離去。
要乘船過大河之時,劉榮也是怕這鼎如秦時用船運九鼎之時落入水中,便親自命人小心將其運上大船。
如此一直過了大河,劉榮才總算放下心來,看來上天還是不忍收回我這“千辛萬苦”找來的寶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