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二,龍抬頭,對於大夏的臣民們來說,這是一個值得歡慶的日子。
然而今年十分亂,先是有百年間最大的天災,之後又是北夷的入侵。
隨著一月份最後一天的到來,北夷終究是沒能攻入大夏,只能撤軍。
而巫夜國在得知北夷撤兵之後,也只能撤出了淥水鎮,宣告進攻河西走廊的計劃以失敗告終。
在經歷過這一場大戰之後,北蒙與中山國的兵力損失過半,為了補充兵力的消耗,只能大幅徵兵。
針對邊境少兵的現狀,明衡與穆尚只能下了同樣的命令,強制徵兵。
一時間,邊境的各城,失去了壯丁的百姓,幾乎是十室九空,只有一些老弱婦孺,無依無靠,煎熬等死。
其他相對繁華一點的城池倒是沒有受到什麼影響,人們該幹嘛還是幹嘛。只要沒有發生在自己身邊,他們都麻木不仁,只是將其當成了茶餘飯後的閒話。
去年北夷入侵之後,北蒙調集了大量精銳回去之後,給了楚國一些喘息的機會。
楚國的現任國君徐泓,也就是徐湘那個便宜大哥,在除夕過後,聽從楚國名叫裘賢的建議,收復了南離城附近的五座小縣城,再以巨大的代價強攻下嶽陵城,一舉將北蒙的軍隊趕到了湘水湖對岸。
只是當時的北蒙忙於抵禦北夷,再加上糧草補給跟不上,也就沒有後續的反攻計劃,只能以防守為主。
記住網址
湘水湖地處楚國腹地,與東面的九江湖並稱為楚國之靈,以楚國的地形圖來看,就像是一頭蜷伏的雄獅的雙眸。
附近有大城三座,分別為江州、襄遠與嶽陵,其中嶽陵位於湘水湖正南,是連線楚北地與楚南地的一個重要城池,平時這個城池貿易十分發達,湘水湖的水產以及從南江而來的各種貨物,透過嶽陵城中轉,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楚國南地的各個城池。
此時的嶽陵城由於北蒙的緣故,人口已經驟減了一半,而現在徐泓強攻嶽陵,導致人口再度減少。
即便現在他攻下了嶽陵,此時的嶽陵也不像以前那般富裕,北蒙攻破嶽陵之時,就將嶽陵的財寶與糧食都掠奪走。
現在的嶽陵到處都是斷壁殘垣,無家可歸的百姓只能坐在大街之上,等著救濟。
對於楚國而言,沒有反攻下楚國的國都星州,都是很難聚集起民心的,所以現在民心的流失,再加上攻下嶽陵,近百萬百姓無家可歸,還得拿出糧食來養活他們,對於徐泓就是一個巨大的負擔。
還不如不攻下來呢!
而星州要想攻下來,也沒有這麼容易,以現在徐泓僅存的三萬多兵力,連湘水湖北面的江州城都難以攻下,更別說江州往北的星州了。
所以徐泓在安撫嶽陵百姓的同時,也開始了徵兵。
除了北地的戰爭結束,楚地的戰爭開始之外,東海亦是率先挑起了戰爭,東海大王子姜褍率五萬鐵騎,三千火槍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佔了臨河城,從此這個無主的臨河城成了東海的土地。
這突如其來的不宣而戰,讓中山國和北蒙都萬分緊張。
對於中山國而言,他們是覺得東海有西進寧都之意,於是將抵禦巫夜國結束之後還未好好修養生息的西部軍緊急調遣到臨河城附近的幾個城池,以防姜褍突進。
而北蒙緊張的緣故,則是臨河城是北蒙軍隊前往楚地的必經之地,現在這條路被東海掐斷,穆尚氣得暴跳如雷。
臨河公約的性質,決定了臨河城是無主之地。
現在東海佔領臨河,就相當於破壞臨河公約。
中山與北蒙紛紛派遣使者前往臨淄,譴責東海。
然而,東海王室卻將使者諒到一邊,壓根就不理會他們。
自從明氏率先撕毀臨河公約,那這意思就代表著其他幾國也不用遵守當時定下的協議,國與國之間已然是撕破了臉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