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化部隊轉變策略,不再兩隊輪流,而是分成8組。
其中4組專門針對中段、北邊坑道加快掘進,8部地星製造的挖掘機器人協助鑽探;
1組防守南邊坑道,預防聯盟軍隊突然襲擊;
1組清理過道里的屍體與武器,將其運送到自己一方地面倉庫區焚燒;
1組負責斜向新掘坑道,假想對方修築是圓環形坑道工事,希望能夠碰巧打通近道,出其不意來個一鍋端;
最後1組負責修復分界線過道合金大門。
整個8組成員內部錯開休息,輪流替換,保持高效率進攻態勢,爭取在兩天內完成侵佔任務。
2組各幾十名特種工程兵,穿上備用的防化服,帶上專用挖掘裝置、武器裝備擔任警戒、保護與進攻任務,協助防化部隊工作,儘量加快速度,搶抓時機成功突破屏障。
鐳射炮與鐳射炮不敢在坑道使用,萬一高溫引爆co混合氣體,那樂子可就大了。
4把穿甲槍、還能使用的4部戰鬥機器人,分組跟隨要害通道,隨時提供強直支援。
轟!轟!
正在北段與中段擔負掘進任務的4部機器人,觸發了聯盟堵塞坑道時預埋的地雷,被震壞後失去了功能,能否修復就看技術員的水平了。
同時,在後面裝運沙石土方的特種兵,也有幾個中彈受了傷,需要醫療救治。
掘進工作不能停止,無奈之中又重新換上4部機器人頂替上崗,繼續實施計劃。
雙方在賽克馬小鎮地底,展開了新一輪的鬥智鬥勇較量。
中午12時。
聯盟部隊在中段坑道的大門被轟破後,果斷放棄小半中心區域。
留下直通師指揮部的一條大通道作誘餌,企圖進行一次分割合圍行動,從根源上削弱對手實力,並視情況採取更大規模的反擊措施。
這支部隊有退路不能回,只好孤注一擲拼個魚死網破,看誰能夠堅持到時機到來。
y國特種部隊,清除中段坑道的十幾名守敵,在頭盔探照燈的照射下,先讓1組防化部隊噴射了一通co氣體,才大膽地警戒前進。
】
地面上,不知何處會埋設觸發雷,必須經過排雷器的仔細掃描,才能放心前行。
這段中段坑道呈現s形彎曲,足有200米長,中間還有4條通道與之相連,兩兩對稱像是圓環形過道,讓人馬上就能猜到是圓環坑道佈局。
這種設計就像座迷宮,沒有參照物很難找出正確的方向,是地道作戰最常用的手法。
不過,賽馬克小鎮地底營地,並非是一個大圓環,而是北中南三個相對獨立的圓環套。
既可以滿足5000士兵的休整,又令人摸不清方向,更增加了攻破難度,可謂一舉多得。
幾十名特種部隊士兵,分出2/3的兵力防守兩邊過道,剩餘人員繼續前進搜尋。
這組防化部隊推動4臺co高壓噴射槍,緊跟後面對準4條相連通道一頓猛噴。
15分鐘後才示意守衛進去搜尋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