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大導演和藝人們是放在明面上,背地裡各大部門甚至是各大專案都存在著競爭關係。
公司部門且不說,就是正常職場的模式,而各大專案組,山河劇還好說,基本都是圍繞幾個導演之間,而且在公司的總調控之下,幾乎出不了什麼岔子。
但是山河電影專案就不同了。
自家全權出品的電影還好,依舊聽公司調配,但和其他公司聯合出品的電影專案,就複雜多了。
畢竟是兩家聯合,山河為了能夠確保己方利益,往往就會給予專案的負責人略高的自主權。
而這也就意味著負責人在劇組代表的是山河的利益,因此和專案本身牽扯愈深。
而因為電影是聯合出品,山河總公司不能全權支配電影,那麼負責人慢慢的就開始形成圍繞“電影專案”的利益思想。
說白了,就是形成小團體。
依舊聽山河的命令,但在不傷山河集體利益的前提下,他們也想給自己的小團體徵求利益。
人都有私心,山河攔也攔不住,只能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儘量保持中立,一碗水端平,同時控制競爭的強度高低。
《紅海行動》是兩部電影中率先定檔,於7月20號首映。
而《寒戰》的劇組也看中了7月下旬到8月中旬這一個月,於是劇組內部商量後,由少嘉出面和山河公司協調,希望山河讓《紅海行動》調檔。
山河沒有摻和其中,只是把《寒戰》劇組的要求,轉述給了《紅海行動》劇組。
沒有予以任何干涉,讓《紅海行動》劇組主創自行決定。
於是,《紅海行動》陸續的製片人、導演、主演聯合開了一個會,又爭取了紅星集團的意見,做出了決定。
不調檔!
《寒戰》劇組一看,本是看在同出一門的份上,好聲好氣和你商量,沒想到卻不識抬舉,既然如此,直接面對面硬槓。
所以,這兩部山河電影就捲了起來………
說實話,對此山河也比較頭疼,甚至多次出面調停,但是後面鬧到少嘉和紅星兩位合作方加入,這就不僅僅是山河內部的事了。
各方都有自己的利益需求,死不讓步,山河想了想,也沒有強硬幹涉。
卷就卷吧。
也許一定的競爭還能產生良性作用,積極促進兩部電影的票房呢。
而這一次的“內卷”風波,也讓山河有所警醒。
大規模的聯合出品電影,雖然開啟了山河電影的渠道,但對電影劇組的掌控力,山河明顯有所下滑。
山河為此還專門開了一場高層會議,討論聯合出品的電影模式是否繼續維持,或者轉為山河劇那樣完全山河獨立出品。
之前山河在電影圈立足未穩,需要廣結盟友,現如今山河已經在電影圈站穩了腳跟,擁有了自立的底氣,可以吃獨食了。
商討過後,左樂決定還是繼續保持聯合出品的模式,但可以逐步增加自主獨立出品電影的數量,未來視發展情況做出最終選擇。
………
7月,暑期檔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