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趁嬴渠梁東巡,算計太子贏駟,使其作出屠殺平民的蠢事,然後鼓動民間威望者,讓他們交農抗議。
所謂交農,就是農人把所有的農具堆積在官署,罷耕抗議。
在古代農耕社會,此舉帶來的惡劣影響極大,如果不能妥善解決,很可能激起民變,甚至演變成造反。
老甘龍這招不可謂不毒。
太子犯錯,如果不施以嚴懲,那麼商鞅之前積累下來的威望,將在百姓中蕩然無存,還會引起百姓的強烈不滿,變法也將不復存在。
而如果商鞅懲治太子,以臣罰君,乃是大忌中的大忌,待嬴渠梁歸來,君臣二人也將存有間隙。
就算嬴渠梁對商鞅是真愛,連兒子都不顧了,商鞅得罪了太子,也難得善終。
確實,歷史上商鞅下場悽慘,固然有其個人原因,以及被所有秦國貴族不容,但秦文惠王的態度才是關鍵。
如果他願意向他老爹秦孝公那樣,護佑商鞅,哪怕商鞅在秦國萬夫所指,也能保下一條性命。
可惜商鞅得罪過秦文惠王,秦文惠王對他沒好感,還樂得五馬分屍商鞅讓大家出氣,收買一波人心。
歷史上商鞅怎麼想的不清楚,但劇中商鞅雖然意識到這件事的後果,但為了保護變法,還是毅然決然的選擇懲戒太子。
當然,他沒有對太子本人下手,但把太子的兩位老師贏虔和公孫賈,一個鼻子給削了,一個臉上烙字流放。
這個選擇,為商鞅立下多個死敵,給他的未來埋下了深深後患。
很多觀眾看到這都意識到了後面悲劇。
不少人喊著不敢往下看,但是《大秦帝國—裂變》的收視率卻一直向上攀登。
截止《大秦帝國—裂變》第三十二集,劇情到了變法初成,商鞅和嬴渠梁檢驗新軍,躊躇滿志之際,準備收復河西之地時,全劇平均收視率的一度逼近4.8。
餘下還有整整二十集,破5已經是穩操勝券。
超過《武林外傳》5.12的收視率也很有希望,但想趕超6.26的《亮劍》,可能性很渺茫。
但也不要緊,《大秦帝國—裂變》只是第一部,後面還有四部劇。
特別是最後一部《天下》,秦始皇統一六國是全系列最高潮的所在,加上四部前作積累蓄力,誰敢保證不會創造一個破記錄的收視神話。
《大秦帝國》的火爆,讓左樂得聲勢又上了一層樓。
雖然左樂在電視劇的領域的成就,已經是當之無愧的歷史NO.1,但是一部製作精良經典歷史正劇仍是給他加了不少分。
人們衡量一位導演的水準,往往會分析他能否駕馭一個大製作劇組,能否拍好那種氣勢恢弘的大場面戲。
左樂以前也拍過不少大場面戲,《七劍》把全國景點炸了個遍,但劇中很多鏡頭都是特效合成,並不能完全說明問題。
直到這次《大秦帝國—裂變》,幾萬人次的冷兵器戰爭大場面,著實讓無數觀眾驚豔了一把。
左樂的導演功底也被吹上了天。
為什麼大製作被大家認為是衡量導演水平的標準,因為他確實很難拍。
先不說具體拍攝的難度,幾千人聚在一塊,沒有一定的管理手腕,劇組是絕對不會踏實幹活的。
到了具體拍攝幾千人的劇組,要想拍出想要的畫面,溝通、指揮、排練、表演、配合……各種各樣的問題,極為考驗一位導演的綜合素質。
指揮幾十人的劇組拍攝,和指揮幾千人的劇組拍攝,難度根本不是一個等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