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估計,想看到這部電影,怎麼也得等到明年的暑期檔,
這麼一看,從立項到上映,攏共不超過半年的《無雙》,可見速度有多快了吧。
不過,過快的拍攝速度,也讓外界對《無雙》的質量有所質疑。
說實在的,自從香江導演集體北上之後,創作的影視作品雖然不乏精品,但是爛片的數量更多。
甚至於華語影視的爛片浪潮,港臺導演貢獻了很大的力量。
豆花5分以下的影視作品,港臺導演編劇出品的佔了三分之一還多。
特別是在2008~2015年華語影視“黃金期”,港臺導演的爛片戰績簡直可以佔據國內的半壁江山。
也正是因為如此多的爛片,導致籠蓋在內地娛樂圈十幾年的“港臺為上”光環褪去大半,大批內地導演崛起,左樂就是其中代表人物。
也因為這段舊事,導致絕大部分的香江導演在內地,名導濾鏡越來越不值錢,電影票房的號召力也遠不如左樂、周言這些後起之秀。
同樣的,香江導演遇冷,港片的市場也大不如前,雖然依舊有大量死忠粉支援,但總體大環境下還是越發下滑。
這也是少嘉為何急著和山河合作的原因,港片的老本真的吃不了幾年了。
現在70、80、90後還是消費主力,憑藉港片黃金時代的榮光,還有童年情懷加成,但等00、10後等年輕一代上位。
這些孩子有幾個看過老港片,沒看過,又哪來的情懷支援………
甚至來說,現在還在活躍的香江導演和藝人,有志大陸市場的,都在有意識的“去港片化”,積極融入華語電影的大圈子。
說白了,趁著最後的一點老底,徹底和內地同化合流。
港片雖然死了,但人還得活著。
這種變化,從香江電影人幾個協會這些年的口號變化也能看出來。
80、90年代,正值港片黃金時期,香江電影界口號是“打造東方好萊塢”。
等到世紀初,港片市場萎靡,爛片不斷,佳作卻寥寥無幾,口號變成了“重現港片輝煌。”
等到了2010年左右,港片下滑嚴重,逐漸沒落,香江電影人想方設法的注入活力,口號也變成了“拯救香江電影”。
2010年之後,內地電影市場迅速崛起,香江電影人集體北上,港片徹底落寞,口號又是搖身一變,成了“銘記香江精神”。
事到如今,哪怕是再執拗的人,也必須承認,香江電影的時代已經離去。
在這樣的背景下,《無雙》的“快槍手”製作速度,自然讓觀眾泛起了嘀咕。
哪怕主演是發哥和劉天王,也沒有讓大家打消疑慮。
畢竟來說,這兩位雖然名氣大、地位高,但還真談不上出演作品,必屬精品的地步。
發哥還好,雖然也有爛片,但數量不多,至於劉天王,不客氣的講,演的爛片真比精品還多。
所以,劉天王雖然國民度極高,但是票房號召力,早就大不如前,甚至水淼淼在觀眾心裡都比他靠譜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