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最後的這段演唱會劇情,是《縫紉機樂隊》這部電影的大高潮,也是最大淚點,昇華了整部電影的層次。
當初周言搶著親自執導這部電影,很大程度就是被最後這段劇情打動。
《縫紉機樂隊》開機之後,他一邊拍著戲,一邊默默準備這個情節,決心要把這段拍成華國音樂題材的經典鏡頭。
左樂這次來探班,也是有意掐著周言要拍這場戲的點來的,打算關鍵時刻,周言要是一個人撐不住,自己在也能幫幫忙。
周言大致明白左樂的想法,但絲毫沒有生氣的意思。
實話實說,拍這一段戲他自己心裡也有點沒底。
之前《縫紉機樂隊》的劇本中,這場戲定的最後一場是3000~5000人。
後來周言為了更出效果,主動加碼,把人數提升到8000人以上,四捨五入就是萬人大合唱。
人數多了,也意味著麻煩多了,上萬人聚集在一起,連山覆海,普通人光是看看都能人頭皮發麻,更別說指揮他們拍戲了。
別看周言也是娛樂圈大導演,但之前還真沒搞過這麼大的場面,多多少少心機還是有點小怵的。
現在,有左樂在這兜底,一定程度上,給周言壯了不少膽子。
開玩笑,兩位圈內頂級導演聯手,再麻煩的戲也能順利啃下來………
…………
泉城,長慶影視基地
基地北邊大約幾千米外的一個空地,屹立著一個拆毀了巨大建築物,依稀能看出是一個大吉他。
這座大吉他是《縫紉機樂隊》劇組所造,高達22米,重238噸,花費了足足兩個多月的時間。
這兩個月時間,劇組還專門派了一個攝影師用延遲拍攝記錄了這座大吉他從無到有的建造過程。
回頭這段過程,也會被剪輯放到電影正篇裡。
大吉他建造期間,《縫紉機樂隊》開機,等到建造完成,劇組馬上開始優先拍攝有完整大吉他的戲份。
在這些戲份全部拍完後,再立刻讓建築隊把大吉他拆毀,留作劇組拍攝最後的大高潮片段。
連建帶拆,工期又緊,為了這座大吉他,劇組花費了將近上千萬的成本。
不過為了更好的達到電影效果,這個錢花得還是值的,畢竟有些東西是特效做不出來的,該砸錢時,就不能扣扣索索。
最後這場大高潮,戲份極重,肯定得鄭重對待,一兩遍過的可能性很低,搞不好就得打持久戰。
而偏偏這場戲又涉及這麼大的場面,將近上萬人的群演,給予劇組的壓力很大。
在正式開拍之前,周言已經好幾天都沒睡好覺了,一天拿出十幾個小時和屬下商量拍攝計劃,一遍一遍的現場勘察,儘可能的尋找最佳拍攝點。
等左樂來到劇組後,沒清閒兩天也被拉進去開會,正兒八經的承擔了自己監製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