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神探狄仁傑》第一部只有區區30集,但劇情涵蓋複雜,既有江湖,又含廟堂,還有異族,光是有名有姓的人物角色就不下50個。
其中根據劇本設定,有些角色還要在續集出現,所以選角方面還是要注意一下。
畢竟萬一續集演員不來,普通角色還好,直接弄死下線。
可要是重要劇情串聯人物,換不換人就是大問題了,不要說啥“易容/毀容”換臉大法,這招也不是百試百靈。
一個還能糊弄過去,要是再有一個演員缺勤呢,總不能都毀容/易容了吧。
唐朝的時候高句麗還沒有現如今南韓的整容技術………
所以薛君非常注意,特別是四大主演。
胖靈——狄仁傑。
剁靈——武則天。
舔靈——曾泰。
掛靈——李元芳。
尤其是後兩者,一個裝逼,一個捧哏戲份相當重,
薛君看過《神探狄仁傑》第二部劇本大綱,知道不但第一部如此,第二部也是這麼安排的。
加上武則天這個狄仁傑最大的靠山,和主線任務釋出者,這四大主演最低都要保持兩部以上的片約保證。
這個倒不是特別難,基本都可以克服,薛君很快摩拳擦掌的準備起來。
首先是曾泰,這位狄仁傑的弟子兼捧哏,工具人屬性非常濃厚,臺詞也很重複,和沙和尚差不多。
【恩師說的太對了】
【恩師,這是什麼機關】
【恩師,學生還是有點不明白】
【恩師,您真乃神人也】
【………】
基本上,所有以神探向的探案劇都有這麼一個工具人,福爾摩斯的華生,死神小學生的小蘭等。
這樣角色設定,主要的兩個用處,一個是襯托狄仁傑,第二是替觀眾問問題。
一個問,一個答,觀眾才能明白案情怎麼回事。
如果沒有人捧哏,讓主角自己叭叭說,逼格和爽點都要下降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