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增加機動性的防禦型驅逐艦,防禦性驅逐艦雖然只能搭載100米口徑重炮,可它面對的敵人,通常都是隱轟戰艦和高速突擊戰艦。
這兩種型別的攻擊戰艦,都是屬於速度型的戰鬥方式,裝甲防禦也就不會很厚。
因此,即便是一百毫米口徑的重炮,同樣可以做到破開敵艦的裝甲防禦,對其形成有效的致命殺傷。
第二類在於逐這個攻擊性字眼,屬於打擊敵方後排,用於進行偷襲戰鬥的進攻性驅逐艦。
也可以稱之為“戰術驅逐艦”!
戰術驅逐艦不參加主攻任務,屬於騷擾輔助、定點打擊的戰艦型別,根據作戰目的不同,會衍生出各種不同的子類戰艦。
比如:用來快速穿過敵方陣型,對後方脆皮戰艦形成快速打擊的突擊艦;攜帶大量炸彈進行轟炸的隱轟艦;捕獵外圍敵方偵察機、落單戰艦的攔截艦等等。
為了得到更快的戰艦速度,或者是更優秀的隱蔽能力,攻擊型驅逐艦的體型一般都在2000米以下。
別看驅逐艦的體型很小,裝甲防禦一般都在10米以下,艦載主反應堆支援的最高防護盾等級也只能達到三級。
可武器的殺傷方式,除了從艦炮中發射出去,還有一種叫做“投”的方式。
投出去的炸彈,它雖然幾乎沒有什麼遠端攻擊能力,可是它卻能輕鬆製造出,比肩超大口徑主炮的殺傷力。
就比如發射一枚500米口徑的炮彈,你需要一整套發射裝置,會佔據戰艦非常多的空間,還需要大量的能量支援。
如果把500米口徑的炮彈,壓縮製成一個重磅炸彈,它的威力並不會降低,反而體型會大幅度縮減。
讓300米直徑,甚至兩百多米直徑的炸彈,也能擁有500米口徑炮彈的威力。
以一艘2000米長的隱轟艦,其放棄武器系統後空餘出來的艦體空間,完全可以做到放置4枚左右的炸彈。
如果是10艘組成的隱轟戰艦編隊,那隻要能成功抵達目標區域,一次性就能投放40枚重磅炸彈。
也就等同於超大口徑主炮,不需要進行任何的冷卻充能,就能向目標戰艦一次型轟出50發炮彈。
50發超大口徑的主炮,所形成的恐怖殺傷力,即便是“泰坦級”超旗和“堡壘級”後勤戰鬥母艦,都會被一次性炸穿防護盾和裝甲層,對內部的結構層進行大範圍毀傷。
極大機率會殘廢失去戰鬥力,極小機率當場直接變成太空垃圾。
當然,這是最理想的情況!
在一場正常的戰鬥中,隱身轟炸戰艦即便傷害再強大,對戰列艦所在的一線主戰場威脅非常小。
畢竟,主戰場到處炮火紛飛,即便你屬於隱身狀態,也避免不了被敵方、甚至是己方戰艦的火炮影響。
在這個艦炮以超大口徑為主,只有“真男人”才能站得住腳的主戰場,就隱轟戰艦這個脆皮身體。
不需要命中,即便是被炮彈擦到,也會當場失去作戰能力。
即便能夠僥倖突破進去,面對一大群渾身都是肌肉的猛男,這幾十枚炮彈的傷害被他們平攤,最多也就消耗一下護盾,造不成什麼致命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