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十幾艘大型主力敵艦來襲,那即便這艘戰巡艦能夠頂在前面,為後方的火力輸出巡洋艦,以及及時支援的驅逐艦,爭取到足夠的開火時間。
可等敵人消滅以後,被敵方十幾艘同等級的戰艦,持續集火攻擊的“副坦”戰巡艦,能夠保證不被當場被打爆,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打成殘廢失去所有戰鬥力,這是必然的事情!
總體來說,戰巡艦雖然是主力戰艦的序列,可它肩負的戰鬥任務,卻是一個另類的“付出型”輔助後勤戰艦。
職責就是巡邏在戰列艦後方,巡洋艦的前方,在這兩個艦隊群體中間,隨時準備頂上去的肉盾。
艦船序列編制五——巡洋艦!
以刑風個人總結的艦隊序列思路,前方有戰列艦做開路先鋒,那麼後方就需要一個火力輸出群體。
太空是一個沒有上下左右的空間,那麼輸出的方式也就不存在星球內戰鬥時,那種海陸空三維火力搭配。
再者,太空沒有星球內的地平線,也就是球形自帶的星球表面弧度,一旦超出距離之後,就會喪失敵人的視野範圍。
因此,太空戰鬥只需要一種主火力!
對於這個主火力輸出點的要求,沒有地球上沒那麼複雜,簡單的概括,就是炮火射程越遠越好,傷害越大越好。
因為只有一種主火力輸出,那麼就需要轉火速度快,能夠隨時根據指揮中心的命令,對不同敵方展開強有力的打擊,為前方的戰列艦提供支援。
其次機動效能要優秀!
能夠在敵人的主力部隊,大範圍調動轉移陣地時,可以快速的做出相應的動作,繼續形成有效的火力壓制。
萬一戰巡艦和驅逐艦,沒能成功的堵住敵人的進攻,巡洋艦還能憑藉自己的速度優勢,快速的逃離危險區域。
這也算是巡洋艦唯一的保命手段!
總體和常規軍隊相比,就等同於機械化炮兵陣地,雖然我發育不咋滴,但是傷害高跑的快。
而要想達到這個目的,那麼就需要圍繞火力足,引擎動力強,這兩個點來定型一個火力輸出的戰艦序列。
由於前方有戰列艦頂著,中間有戰巡艦守護,周邊還有大量快速驅逐艦,隨時為它們驅趕偷襲的敵艦。
帶著一群兒子到處跑的航母,由於只需要派兒子出去戰鬥,通常也會和巡洋艦處於同一個位置,也能提供有效的支援。
那麼在裝甲和防護盾上,就能節省出大量的艦體空間和能源佔損比。
綜合這幾方面的因素,刑風就劃分出了一種艦體空間體積在1億立方米之內,長度在4000米左右的巡洋艦。
巡洋艦的圍繞的第一要素就是火力,那麼艦載的火炮系統,就需要一門足夠威懾重甲艦隊的主炮來支撐。
而且,刑風在離開主世界時,向艦隊製造總設計師貝塔公主提出的要求,可以說已經屬於嚴重偏執。
必須搭載一門邊大口徑的主炮,口徑不得低於400米。
這可以說是喪心病狂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