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柄是以金累絲製成了蜻蜓的形狀,蜻蜓觸角的頂端各嵌了一顆珍珠,蜻蜓的腹部和翅膀還鑲嵌了五顆紅寶石,尾部及裝飾飄帶等地方還有點翠。蜻蜓栩栩如生,看著就知道這簪子的工藝精良,手法純熟。
便是連見多了金銀首飾的翠雲此刻也不由得誇讚道,“姑娘,楚世子送您的這簪子可真漂亮。”
徐嘉怡在心裡連連點頭,楚長風應該本沒有打算將這簪子送給自己的。畢竟她那會兒都已經打算回院子了也沒見他拿出來,是她回頭說了一句“新年快樂”他才給自己的。
這麼說來,說上一句“新年快樂”,就能得了這麼貴重又漂亮的一根簪子?
這買賣可真太划算了。
徐嘉怡都不知道該誇一聲楚長風大方還是誇自己好運氣了。想到楚長風離開時還往自己懷裡塞了一個紅封,徐嘉怡忙拆開數了數,一共是六十六兩銀子。將簪子和今兒晚上得的紅封都交給了元香,讓她記錄在冊收起來,徐嘉怡卻在思索另一回事。
白得了人家的東西,自然是要回禮的。
這道理是徐嘉怡在趙氏身邊這些年的耳濡目染來的。人情往來上的事兒,徐嘉怡雖沒學得個十成十,也是懂些皮毛的。
暗暗在心裡想著回送什麼東西才能和這蜻蜓簪的價值對等,像是那些自己繡的手帕香囊之類的自然是不行的,一是太過簡單,顯得沒有誠意,二是因為這屬於女子的私物,怎能隨便給一個外男。
今年春節徐嘉怡自然也有準備給大家的新年禮物,像是外祖母和舅母這樣女眷長輩,徐嘉怡送的大多都是香囊繡帕,外祖父和舅舅以及表哥表弟都是一應的筆墨紙硯,都是些情理之中的東西。
聽說邊關寒冷,想著楚長風早晚都要回邊關去的,徐嘉怡也就順勢送了楚長風一雙護腕作為新春禮物,本也就是走個過場,如今看來卻是有些單薄了。
雖說禮輕情意重,送禮講究的是個心意,但相差這麼多楚長風在不在意徐嘉怡不清楚,她心裡是不舒服的。
將自個兒庫房裡的物什都在腦子裡過了一遍,還沒等徐嘉怡思索出回送什麼東西才好,徐嘉怡就已經睏倦的躺在床上沉沉睡過去了。丫鬟們見徐嘉怡睡著了,紛紛輕手輕腳的吹滅了燭火,悄悄退出去了。
翌日就是新年的第一天,早早的徐嘉怡就起了床,換上了前不久繡娘才做好的新衣裳,塗脂抹粉將自己裝點的漂漂亮亮的,粉雕玉琢的模樣活似畫上的仙女兒下凡似的,走在路上就讓人忍不住回頭張望,多看兩眼。
府裡眾人先去老太太屋裡請安之後,已成婚的女眷如趙氏、錢氏則是帶著丈夫孩子回孃家去請安了,至於海氏也是因為有月子在身沒回去,讓身邊的小桃和丈夫王凌替她回海家去了一趟,算作心意。
海家那邊得了海氏生產的訊息本想過來探望的,誰知正巧碰上了除夕夜實在是抽不開身來,只讓海氏的哥哥作代表帶了許多的禮品過來,陪著海氏說了會兒話就回去了,表示等過兩日府裡稍微空了些,父親和母親再過來看望。海氏自然也是理解的。
趙氏和錢氏本打算讓徐嘉怡和崔欣兩個跟著她們去走親戚的,但徐嘉怡不好意思跟著去,便賴在了蘇老太太跟前兒。崔欣自然是有樣學樣拉著徐嘉怡的衣袖不撒手。蘇老太太拍了拍徐嘉怡的手,就讓兩個兒媳不用管一一和欣姐兒,這兩個姑娘她帶在跟前便是。
於是徐嘉怡和崔欣兩人就跟著蘇老太太等人去各府走親訪友,拜年去了。作為小輩兒的兩個小姑娘這一圈拜年下來,荷包都鼓了不少。
忙忙碌碌的四處拜年到了正月初六才漸漸閒了下來,徐嘉怡也終於能夠帶在屋子裡好好歇口氣緩一緩。
過了初六,蘇老太太就派人想將崔清送到城外的莊子上去,卻被崔清帶著崔氏又求到了老太太面前來。
被人堵上了房間,見婆子想要帶走崔清,崔氏心裡慌亂不已,她原以為那日只是老太太氣頭上說的話,更何況打了打了,罰也罰了,怎麼還真要將人送到莊子上去。若是真送去了,那豈不是清姐兒這一輩子就毀了。
崔清身上的傷並沒有好全,此刻也顧不得自己的身體情況,和崔氏一起跪倒在了蘇老太太面前求情。
等到她們將話都說完了,蘇老太太才放下了手中的茶盞,並沒有回答崔清兩人的話,反而是緩緩說起了陳年往事,“崔氏,我記得你們入府的時候,清姐兒才十歲,算算你們來尚書府也已經有五六年的時間了,是不是?”
“是。”崔氏眼珠子轉了轉,垂眸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