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就講給你。”李玄開始給楊福成講故事。
“從前,我們這邊也有兩個飢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
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於是他們分道揚鑣了。
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乾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嚥,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
另一個人則提著魚竿繼續忍飢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已經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渾身的最後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間。
而又有兩個飢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只是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只煮一條魚,他們經過遙遠的跋涉,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楊福成聽李玄講完故事,沉吟半晌,感嘆道,“你講的故事確實有道理,一個人只顧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終將是短暫的歡愉;一個人目標高遠,但也要面對現實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現實有機結合起來,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之人。有時候,一個簡單的道理,卻足以給人意味深長的生命啟示。”
“您先彆著急,我這裡還有一個更加精彩的故事。”李玄繼續給楊福成講故事。
“從前,有一個高僧問一個人,一根魚竿和一筐魚你選哪個?
那人笑道:我要一筐魚。
高僧正色說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道理你懂嗎?魚吃完就沒了,魚竿可以釣很多魚,可以用一輩子!
那人說:我要一筐魚之後把它賣了,可以買很多魚竿。然後把魚竿租給別人,收租金,再自己留一根杆繼續釣很多魚。
高僧沉吟半晌說道:阿彌陀佛,貧僧不想和你說話!”
李玄給楊福成講完第二個故事,自己“哈哈”大笑了起來。
“臭小子,你敢拿講故事諷刺我!”楊福成在電話那頭也大笑了起來。
玩笑歸玩笑,李玄還是和楊福成商定了邀請雪原縣領導考察的事宜。(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