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玄黃補天錄> 第三十章 遠遊悟道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章 遠遊悟道 (2 / 2)

“那你可得多帶點錢,出門可別餓著了!”媽媽宋玉華還是不太放心,可是丈夫都同意了,那就去吧。

李玄帶上點錢和隨身物品,辭別父母,就沿著榆樹河向遠方走去,探尋水之悠遠。

這次出遊,李玄沒有什麼刻意的目的,就是像水一樣隨性而走,也不想去尋寶的事,也不去刻意修煉功法,只是隨著水流的方向,一直向前、向前,感受水的恢宏氣度、博大胸懷……感受水對人豐厚廣博的啟迪。

李玄沿著榆樹河一直向下遊漫步而行,渴了,就掬起一捧河水飲下;餓了,就採河邊幾棵野菜野果吞下。也就是李玄玄黃功德訣已有所成,無論河邊多麼難以行走,都是如履平地。

李玄一路且行且停,不追求速度,只是細細品味,感悟水性,融於水性。隨著李玄沿著榆樹河遠行,玄黃功德訣自發運轉,似水流奔騰不息,充滿了靈性與活力。

首先,李玄感悟到了水性的柔順。也就是“水往低處流”,如那謙謙君子,恭敬有禮,自居卑下,仁義有德。雖然姿勢低下,卻遵循其應有渠道,始終不變其行,向前奔流不止。

水源自高山之巔,原是一泓山泉,清爽甘甜,淨潔透明,在山則清,毫無雜質。俯瞰世界,卻甘心一路順流而下,滋潤萬物已是最偉大的了,卻又不與萬物相爭,甚至是安身於別人都不喜的低窪處。

而水又是最善於動的物體了。只要有一點不平,便會開始流動,詮釋著“生命不息,流動不止”的真諦,永遠向著前方行進。

最難得的是,當水停下來的時候,表面是最平靜的,而在平靜之下仍是不斷的滲透、流動、迴圈。

想想這人世間,又有多少人能放棄自己所在的高處而甘心去卑下的地方呢?有多少人能做到不與為爭?又有多少人能永不停留,在不斷自我迴圈的過程中又不斷向前呢?

而做人,就是要做到“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始終保持一種自覺前行的精神。

人要像水一樣,善於吸收,涓涓細流,終成江河。

要把學習作為一切進步的先導,作為文明傳承之途、國家興盛之要、人生成長之梯,作為求新求變的起點、創新創造的前提,長於實踐、善於傳承、勇於探索、敢於創新,“吸取一切文明優秀成果”。

人要像水一樣,以柔克剛,滴水穿石。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李玄能夠感受得到,河中的每一顆石頭,都記錄著水的力量。

是水流,讓這些石頭遠離了它們本該存在的地方,來到了這裡;是水流,磨平了它們的稜角,讓他們變得圓潤;是水流,在它們身上刻畫出一道道精美的曲線,讓每一明顆頑石都變得生動鮮活。

而整個河床,更是水流在大地上刻畫出的痕跡,證明她們來過,她們又奔向了前方。

柔弱如水,可以不與世為爭,慢慢化解剛強的力量。而水的“柔”更是到了一種“無形”的狀態,只要有一點點間隙,水就能滲透進去,然後將其佔滿。

人要像水一樣,不停前進,在歷史前進的道路上,去執著探求那前方的未知,不斷在失誤中充分汲取,在失去中有所獲得,在失敗中走向成功,不斷開闢正確的前進方向。

只有衝過重重艱難險阻,砥礪優秀的品質,才能以更加從容自信地面貌走向未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