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第一批難民們鎮定下來以後,再後來趕到的難民們就更穩當了。
不知不覺間,難民這個最棘手的問題,反而是最先解決的。
而且,當天晚上就有難民中的年輕人一起商量著什麼,然後集體跑去找負責防線建設的軍官說:我們也要參與防線建設。
軍官搖搖頭回答的也很直接:別在這添亂了啊,人夠了。
年輕人們當時就不樂意了,他們指著178要塞居民說道:那憑什麼他們可以,我們不可以?
軍官當時就納悶了,這是什麼好事嗎,怎麼還爭著搶著要幹呢?
這事鬧的沸沸揚揚,竟然還驚動了張景林。
最終張景林決定設定一個門檻,只要年齡在18歲到28歲之間的男性青年,都可以報名參加防線建設,但有一點,必須服從指揮,而且不能一時興起過來幹活,第二天覺得累就跑了,要幹就堅持到底。
這下,年輕人們才不鬧了。
雖然荒誕了一點,但說到底是好事。
如今西北防線並不穩固,不然也就不需要第六野戰師拖延時間了。
所以,這條戰線的修築也確實需要大量的人力。
當天晚上開作戰會議,任小粟坐在張景林左手邊聽著各個將領彙報著防線修築進度。
待到王封元彙報時,他提出一個疑點:“按照我們計算的敵軍行軍速度,今天應該就會抵達219哨所位置,但是那邊並沒有發現敵情,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拖慢了他們的程序。”
“你有什麼想法?”張景林問道。
“我擔心這人工智慧又在蓄謀什麼計策,所以打算派周應龍手裡的前鋒營去做遠距離偵查,雖然很危險,但掌握情報是有必要的,”王封元回答道。
然而就在此時,外面有作戰參謀彙報,張虎勝長官帶著最後一批難民抵達防線了,並且有重要的事情彙報。
任小粟問作戰參謀:“第六野戰師呢?沒有一起抵達嗎?”
“報告少帥,沒有,”作戰參謀回答。
任小粟心裡頓時一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