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毅愣了一下,他知道慶縝為什麼要派唐周去。
昨天這位二哥便對他說過,如果這世上還有誰願意捨命救羅嵐,那麼除了他們兄弟幾個,就只剩下任小粟與唐周了。
就在這暗流湧動的清晨,荒野上唐周騎馬而行。
劇烈起伏的馬背上,唐周俯下身子低低的伏在馬背上,以此來減小風的阻力。
在他身側,竟是還牽著兩匹戰馬的韁繩。
一人三馬,這是古時候騎兵斥候在長途奔襲時的最高配置。
一個成年男性士兵的體重差不多在160斤左右,馬匹長時間駝負,會對它造成極大的壓力與負荷。
在這種長途奔襲中,騎兵需要不斷的觀察自己馬匹的疲憊程度,然後以換乘的方式讓三匹馬平攤腳力。
其實慶氏內部都是現代化部隊,所以根本沒有騎兵這樣的作戰序列。
而唐周騎馬走荒野、不走大路,就是不想被敵人發現行蹤。
從一開始,那分別走向不同路線的十輛越野車,就是慶縝用來給唐周吸引注意力的。
所以從一開始慶縝就已經有了判斷:如果人工智慧真的想要封鎖西南,那這十名戰士一個都活不下來。
在這場與時間比賽的長跑中,唐周才是慶縝真正的希望。
然而,也僅僅是希望而已,至於唐周能不能抵達西北,誰也不知道。
就像慶縝常常給慶毅說的那句話一樣,與人工智慧對弈不能心存僥倖,這話他不是說給慶毅的,是說給他自己的。
他需要一次次說出來給自己聽,這樣才能牢牢的記在心裡。
此時,唐周已經向北方騎行將近五百公里,路上他不停的換乘,可他還是能夠感覺到戰馬的身體狀態在不斷下降。
明明是夏季的清晨,可戰馬身上的汗液還是不斷蒸騰出白霧來,可見戰馬身上溫度之高,已經快要達到它們所能承受的極限了。
但是唐周不能停,只能不斷的用鞭子與馬刺來催促馬匹繼續狂奔。
這三匹馬,還是慶氏那些老頭子們在世時繁育出來的變異品種,據說可在馱人的情況下日行六百公里。
一般情況下,災變前戰馬時速20公里到60公里之間,日行300公里便是極限,很容易把馬跑死。
以前慶氏的老頭子們還在,便有人常說這三匹戰馬是他們的心肝寶貝,就養在銀杏莊園後面的矮山牧場裡。
平日裡有人專門照料它們的飲食起居,還有人專門負責給它們訓練各個專案。
曾經有飼養員不小心給這三匹戰馬刮傷了一點皮,竟然被慶氏的那些掌權老頭子們給送去了秩序司監獄,硬是關押了7年。
然而慶縝並不在意它們的死活,這一路全速八百公里跑到北方144號壁壘,饒是三騎換乘、饒是它們變異進化過,也要硬生生跑死。
別人手裡珍惜的玩物,在慶縝手中也不過是個合格的工具罷了。
……
昨夜,唐周在荒野上前行的時候,還隱約聽到了不遠處的槍聲。
還有……音樂的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