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嘴裡掛著一絲得意的笑容,在樂華看來,就是一調皮的學生,氣跑老師後頑皮的笑。
樂華是異人,也教過很多學生,其中也有一些調皮搗蛋的,見此情景,立刻和沈火雲有了共鳴,語重心長的說道,“這樣是學不到本領的。”
汴梁笑笑,將紙拿在手中,自嘲的說道,“一個本來就不肯教的老師,你能指望從他哪裡學到什麼?”
樂華正色道,“老師肯不肯教,看的是學生的根骨和態度。”
他以前教書的時候就是如此,根骨好的,領悟快的,自然多教點,根骨差的,態度勤勉的,也不會落下,只有汴梁這種頑劣的,即便有幾分聰慧,他也是不屑教的。
汴梁沒理會這些道理,他認真的盯著紙片,在裡面尋思著蛛絲馬跡,任憑樂華在一邊嘮叨。
老師不肯教,不代表學生學不會!有個成語不就是自學成才嗎!
想要自學,得有書本才是,沈火雲的字畫的確不這麼樣,但是表達的還算清晰,最關鍵的是,他不懂的問題很初淺,就像小學一年級的數學一樣,幾加幾等於幾,就算老師不怎麼解釋,學生也能領會。
汴梁此刻就全身心的體會著沈火雲的靈魂聚攏術。
所謂聚攏,就是將體內的能量聚集在手心和腳心處,再關閉手腳處的竅穴,做到聚而不洩。
沈火雲是知道汴梁的問題所在的,所以在紙畫上詳細解釋了什麼叫閉,這就相當於在書上畫好了蘋果,學生照著數就能找到答案。
沈火雲的畫中把竅穴一一指出來了,每隻手上十八處,每隻腳下也是十八處,這是修仙之人最容易將能量洩出的竅穴,至於其他地方,沈火雲還沒修習到這個境界,也是不清楚的。
汴梁用心感受著這些竅穴,很快就感應到了,可是感應到並不代表能控制,每次他將能量轉移至手臂附近時,這些竅穴都大張旗鼓的開啟,白霧似的能量噴湧而出,根本無法聚集。
關竅穴的關鍵在於一個關子,關門的關。沈火雲在紙上是這麼寫的,他還刻意用一排小子解釋了一下,關門要用力,關竅穴也要用力,這個力就靠洩出來的能量來完成。
他寫的很仔細,一般修仙之士教導學生都不會說的這麼仔細,因為一個正常的學生,都是從基礎學起,練魂,移魂,傳魂,放能四步。
煉魂就是修煉額葉處的靈魂能量,是修仙之士的根本,也是最吃天賦的一環,沒有天賦,任憑你修煉多刻苦都沒用。在修仙界有這麼一句話,修仙之士出身最重要!
煉魂到入聖境界,就是移魂了,將靈魂能量移動起來,在四肢百骸之間遊走,起到強身健骨的作用,聖人境界的修仙之士,筋骨肌肉遠比普通人要強得多,只是海族人天賦異稟,身體都強健的很,聖人在身軀上的優勢體現不出來,修仙之人到了這一境界也和尋常海族人無疑。
只有一隻腳跨入聖人之巔,也就是五聖巔峰的狀態,修仙之人才可以傳魂,所謂傳魂,就是移魂的進階版本,移魂是讓能量能夠移動,至於怎麼移,往那裡移遵循的是水往低處流的原則,而傳魂不同,傳魂可以讓能量按任意方式移動,可以從頭部傳到腳部,也能從腳上移到手上。
到達這一步境界後,修仙之士就能將體內所有的靈魂能量集中起來,匯聚在竅穴附近,但那個時候,能量還太弱,無法突破竅穴的粘膜,也就是能量依舊停留在體內,無法到體外運用起來。
這是一道卡,沈聯族絕大多數的修仙之士都卡在這一關,反覆想要突破,卻怎麼都突破不了。
粘膜一旦突破,就是進入求神境界,修仙之士能應用體內的能量了。
對於大多數這個境界的修仙之士來說,竅穴是一個個突破的,聚能不存在關閉竅穴之說,就像學生背會了加法口訣,不看圖畫也能回答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