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沈聯族的貨幣真的是貢獻值,那些人豈不是要餓死。
“貢獻值和您從事的職業有關,分醫療,教育,環保,製造,娛樂,服務,科研,外交,八大行業,每個行業都有一個基準值,這個基準值,只要是個活人,都能達到,達標之後就能拿到基本貢獻值,超出部分,會有獎勵,若您什麼都不做,那就沒有貢獻值了。”桌子說。
“這不公平。”汴梁不認同這種貨幣制度,“搞科研的,和唱歌跳舞的,貢獻值一樣嗎?”
“當然不一樣。”桌子說著,浮現出一篇文章來,《貢獻值簡報》。
汴梁細細的看了起來,簡報共五點內容。
第一,貢獻值的獲得:任何沈聯族人,在任何地方,都能透過機器,接受貢獻值任務,這些任務,就和天魚上的商品一樣,機器會根據個人愛好及特長呈列出來,保證每個活人,都有能完成的任務。
第二,貢獻值的基數:每個任務的基數不一樣,基數根據海族的需求以及內閣會的公投來決定,一年變更一次,確保每位沈聯族的公民勞資匹配。
第三,貢獻值的係數:每個任務完成度不同,給予的係數也不同,若是剛好合格,係數值就是1,低於合格,係數也就低於1,最低為0.1,完成好的,係數也會大於1,係數有機器評定,最終所得是係數乘以貢獻值。
第四,係數的上限:不同的行業,係數的上限不同,其中娛樂,服務,環保行業,係數最高值為2,外交為5,醫療,教育,製造為10,科研上不封頂。
第五,貢獻值的兌換比例:每個行業的貢獻值都和融屬貢獻值掛鉤,比例各不相同,目前比例為:100融屬=30醫療=18教育=22環保=37製造=25娛樂=1服務=28科研=8外交,這個比例根據各行業的參與人數實時調整,參與人數越多,該行業貢獻值分發越多,比例就越低。
這個?好像是一套新的貨幣系統!
汴梁看完之後,若有所思。
這系統,初看之下,有點平衡的意思。
它能調節行業的參與人數,免得某一行業變得太過火爆,而荒廢了其他行業。
但實際操作起來,卻顯得更加的繁瑣。
一個人甚至連自己賺了多少錢都不清楚,那豈非很是悲哀?
“那麼多行業,算賬很麻煩啊。”汴梁感嘆道。
“不麻煩。”桌子說,“機器會幫你算,你也可以將貢獻值實時換成融屬貢獻值,那就是基準的貢獻值了。”
有基準的匯率,那相對來說好一點。
汴梁有些接受了這個貨幣系統,可是,貢獻值,自己現在一分都沒有,難道說,吃飯前,還得先去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