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這般大禮相拜,曹顒哪裡好受?
他連忙起身,閃身避過,道:“又玠有話直說便是,不至如此。”
能讓李衛這樣的爽快人都吭吭哧哧的,顯然不是易與之事。
果然等李衛開了口,曹顒就覺得頭疼。
進京這大半月,李衛已經明白曹顒那天專門囑咐他一句“送長子上京”的緣由。
這算是官場慣例,外地的督撫大員總有有親屬留京。
實在是李衛在官場上根基太淺,雖有個做過京官的族叔,因品級不高,還接觸不到這個層面。
除了曹顒,也沒有人想起對李衛說這個。
曹顒則是想起自己,才提醒李衛這一句。
李衛炙手可熱的同時,也成了不少人的靶子。
他在江南推行各種新政,雖是執行聖意,可卻觸犯地方士紳的利益。
皇權之下,沒人敢怨恨帝王,剩下的就是遷怒李衛。
每科進士,半數出自江南,地發上有點名望的人家誰家沒有親戚子弟在朝?
即便李衛是雍正親自點撥,可眾口鑠金。
遣子進京,不僅是向皇帝表忠心,還給皇帝施恩李衛的機會;另外,就是使得李衛在京裡有了正式代言人,使得那些想要攀附的人能找到機會攀附。
如此,李衛就不再是官場上的浮萍。
李衛拜託曹顒的,就是他的長子李星垣。
他已經決定,等過了年,立時遣子進京。
若是抽空照拂一二還罷,以曹顒的身份,不過是一句話之事,可要管教旁人的兒子,還一管數年,這絕對是費力不討好之事。
李衛雖比曹顒年長好幾歲,可他長子年紀與天佑相仿,據李衛所說,在課業上有些吃力,還沒有參加童試。
李衛早年在京中時,髮妻兒女並沒有進京,而是留在徐州老家。
等到李衛到了江南,李家老太太堅持,才讓李衛帶家眷上任。
因此,曹顒並沒有見過李星垣。
以父輩相交友人的身份,管束一個成丁少年,又有些名不正、言不順。
可以曹顒與李衛的身份,要是直接收李星垣做學生,未免引人側目。
即便兩人無愧,也不免引起外頭的流言揣測。
曹顒思量了一會兒,道:“若是又玠舉想讓侄兒走科舉仕途,就讓侄兒拜在我家老四門下。”
李衛聞言,臉上立時露出歡喜。
在曹家幾兄弟中,曹項官職並不顯,只是從四品翰林院侍讀學士。可他是探花郎出身,又在地方做過學政,相交往來的都是士林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