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顒想起曹元來信,提及章佳家近況。
章佳家看著一家和樂,可是仔細打聽,才知他們家過的也不太平。
寧春繼母同繼子永亮關係本不錯,永亮誠仁後,由寧春繼母做主,娶的她孃家侄女,親上加親,又生了嫡孫,一家人本和和美美。
這兩年,永亮補了六部差事,也開始打理家中剩下的產業,越來越有一家之主的氣派。
永亮父母,是章佳氏旁支,小門小戶,家中孩子還多。永亮在兄弟中排行第四,上頭有三個哥哥,下邊還有兩個妹子。
早年永亮小時,那邊顧忌寧春繼母當家,並不敢親近永亮。如今,永亮掌家,那邊隔三差五地就使人來找永亮打秋風。
永亮姓子怯弱,並不是狠心腸之人,能幫的也就幫一把。
偏生他幾個哥哥慾壑難填,見弟弟住著大宅,補了官,過著富貴曰子,自家老少三代擠在一處四合院裡苦熬,就惦記上弟弟的家產。
得了接濟後,打著家人團圓的名義,仍是以父母的名義常拉了永亮回那邊的家。
怕他們夫妻感情好,使得永亮偏向寧春繼母。永亮家還湊錢買了個丫鬟,每次永亮過去,就人讓那丫鬟侍候,充作侍妾。
他們行事本不機密,事情傳回章佳宅,寧春繼母與永亮之妻自是惱火。
一來二去,婆媳二人,同永亮親生父母那邊勢同水火。畢竟家裡經過早年變故,失了大半家產,剩下為數不多的產業,自家人過曰子還勉強,哪裡願意被人惦記?
“拖了這麼久,才使人過來,看來那邊應有了主意。問問田氏,若是她願意見,見見也好。”曹顒雖對寧春繼母前些曰子的冷淡很失望,可是想想她填房的身份,不親繼子親嗣子也是人之常情。
若不是被永亮親生父母那邊逼得急了,寧春繼母說不定還拖延著,拿不定主意。
即便現下使人過來,也未必會痛痛快快地認回田氏母子。畢竟不僅僅是自己多了骨肉的問題,還涉及往後的分產。
左住、左成名下早置了產業,哪裡會稀罕章佳家剩下的那幾頃薄田、幾處鋪子?
寧春家早年雖富裕,可上次家變,放了不少下人出府,留在寧春家的除了寧春繼母的陪房,就是幾房老人。
這次奉了寧春繼母之命來直隸看田氏母子的的兩個嬤嬤,一個是寧春繼母的陪房徐嬤嬤,一個是夏嬤嬤,是寧春家的家生子,寧春已故乳母的親姐姐。
雖說兩個老嬤嬤同來清苑,可目的卻不盡相同。
前者是聽了寧春繼母的安排,過來摸摸底,檢視檢視左住兄弟的人品,再看看他們兄弟同曹家上下的關係是否真如外頭說的像一家人似的;後者是來確認田氏身份的。
田氏六歲進府,就是夏嬤嬤從人牙子手中買來的。
等到田氏漸大,夏嬤嬤瞧著她老實勤快,曾想要求上頭恩典,將田氏說給她侄兒。不想還沒求恩典,田氏就進了寧春房裡侍候,事情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