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永慶少年時孤傲,青年時叉因被義與所累。遭家族驅劍二一,漸漸陰鬱下來。
曹顆原還擔心,他會因朝廷賞罰不公而消沉,沒想到見到的卻是自信與堅定的永慶。
經過戰場生涯的洗禮,永慶這把蒙塵的明珠,終於散發出光耀眼的光芒。
他的身姿,屹立如山,眉眼之間。是歷經磨難後的豁達。
這就是自己的朋友,曹頗只覺的胸口發熱。
永慶,找回了他自己。
永慶也在望著曹蘸嘴角咧得耳邊。隨即發出開朗的笑聲。
人生四喜之一,他鄉遇故知。更不要說是情如兄弟的少年之交。
“方才我還尋思自己是不是聽差了,竟真的是你!”永慶邁著大步。走到曹顆跟前,臉上是掩不住的歡喜。
曹顆辦笑了,看著永慶道:“火煉真金啊!幾年下來,有點將軍的英武了!”
“哈哈哈,乎若沒趕上我上戰場時過來,那次隨嶽軍門進藏,我一次就殺了七個!”永慶笑著說道:“大丈夫在世,再沒有比這更痛快的了!”
曹顆見他得意,道:“哦。詳情如何,快來講講?”
永慶到是有些不好意思,道:“我不是炫耀,只是想告訴你,我過得不錯。功勞不功勞不去管它,只要能上戰場殺敵,不將我貶回京裡。我就心滿意足!”
永慶的搞賞被朝廷忽略後,曹顆曾給永慶來過信,除了閒話家常,剩下的多是鼓舞之意,就是怕他心情沮喪下惹出什麼事端。
他知道,往西北軍中的信件往來。雍正肯定會使人監察。
十四阿哥畢竟領兵多年,還有許多宗室王公,雍正對京城與西北軍的往來有所忌憚也是尋常。
曹顆知道自己這封信的內容。準會有人抄錄送回京,但仍是遞出。目的就是讓雍正曉得,兩人之間的關係。
只要雍正曉得或者記起永慶與曹頤的過往,就會曉得他與十四阿哥雖是姻親,卻並不親近。等到使人觀察過後,或是永慶再立新功時,雍正就沒有再抑制他的必要。
永慶哪裡知道這其中的彎彎道道。只當曹顆擔心自己,沒等敘舊,就先告知他自己沒事,省得他惦記。
“寶劍鋒從磨礪出,如今善餘兄已是出匣寶劍,不必爭一時長短,善餘兄將門虎子,少時得老伯爺親自教導,總有功成名就、封妻廕子那天。”曹顆篤定道。
永慶被誇得不好意思,道:“不敢當乎若的誇,我這才歷練幾年,實不算什麼。想想之前在京中,哪裡算得上帶兵?若說將門虎子,只有嶽軍門當得。”
曹顆雖在京中,對西北戰事也有所耳聞。
所謂大軍進藏,平定叛亂,實際上只有先鋒部隊與敵人交過手;後續大部隊到時,準噶爾人早已遠遁。他們不過是在西藏溜達一趟,震懾當地藏民與喇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