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曹顒聽說青海蒙古亂時,才明白雍正誅殺年羹堯的真正原因。
現下的年羹堯,雖封三等公,貴為國舅爺,可是隻是外戚,是倖臣,所有的一切都是雍正給的。只有建立戰功,在軍中有赫赫聲勢,才是真正為帝王所忌憚。
雍正從兵部點了個侍郎常壽,前往青海,名義上是調解青海各部爭鬥,實際上是與作亂的厄魯特蒙古和談。
雖說青海不穩的訊息,也傳到朝中,可青海蒙古歸順朝廷多年,又受氣候惡劣影響,人口牛羊並不富足。因此,在朝臣眼中,並沒有將這個當成大事。
只有八旗權貴,巴不得能獲得軍功,對青海這邊的訊息,倒是頗為關注。想著早年隨十四阿哥去西北的八旗權貴,都回來的差不多,西北軍中如今兵多將少,說不定自己能佔個便宜。
曹顒則想著自己在戶部,不過是為大軍征討西北預備銀錢。沒想到臨了,卻是也同他扯上干係。
雍正點他前往西北,巡查西北墾荒屯田事宜。不過離京的曰子,不像常壽那樣倉促,需要馳驛而行,允他妥善安排手中的差事後,七月初再出京。
曹顒有些不明白雍正的用意,難道是想要在西北推行玉米與地瓜?那樣的話,這兩樣作物,就極容易傳到蒙古地區。
雍正就這麼放心,讓蒙古人也解決糧食問題,繁衍人口?
他心中猶疑,少不得跑趟十三阿哥府,打探一二。
“皇上確實是為墾荒事情,才派你去的西北。不過除了墾荒,瞧著皇上的意思,還想要從關內移些人口過去。”十三阿哥道。
曹顒聽了,心中納罕。
同後世人口稠密不同,現下大清總人口並不算密集。戶部登基的丁口數,還不到三千萬,這部分人是年紀十六到五十的男丁。從此推算,總人口也就一億出頭。
中原腹地的土地,尚有荒蕪沒開墾之地,現下就去墾荒西北,有點言之過早。
康熙末年讓西北軍在甘肅到烏魯木齊之間建立軍屯,不過是為了讓駐守官兵自給自足。
“十三爺,這是哪位大臣的意見?”曹顒問道。
按理來說,這種關係到國民生計的大事,正是戶部主理。可曹顒並沒有聽戶部幾位堂官提及過此事,雍正之前也沒有透漏過口風下來。
十三阿哥“咳”了一聲,道:“是年羹堯上的密旨,他前年回京,沿途看到流民眾多,就曾給先皇上摺子提過此事。上個月他又提及此事,皇上本還猶豫。這次青海不穩,卻使得皇上下定決心,解決此事。”
若是西北民生稠密,既能解決地方綠營兵源,還給供給大軍糧草,朝廷就不會每次都因西北軍情陷入被動。
想法雖好,可真正坐起來,卻是不容易。
畢竟這個時候,百姓都重鄉土情,鮮少有主動移民的。有官府艹辦此事,還不知攪得多少百姓不安定。
曹顒雖想到這些,卻不好多說,這是年羹堯的提議,卻也是雍正的決斷。
雍正沒有讓他隨常壽一起馳驛西北,也算恩典,如今可正是三伏天氣,若是馳驛而行,好人也得熬掉半條命……李氏在平親王府住了十曰,眼看著曹佳氏漸好,精神頭也足了,就提出回曹府。曹佳氏卻是捨不得,還要再留她住些曰子。
李氏原還在猶豫,卻是得了訊息,高太君病了。
她心下著急,想要過去探病,就再也留不住。
曹佳氏無法,只好叫人預備馬車,吩咐四阿哥福秀送李氏去李家。
平王府的大阿哥福彭,早年養育宮中,新皇登基後,待這個族孫也頗為喜愛,仍留他在阿哥所,與幾位皇子阿哥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