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曹顒的安排,李家女眷免了進衙門的難堪,只在刑部衙門外打個轉,便由鄭虎引著到新宅安置。
白髮蒼蒼的高太君站在大門外,看著眾人的馬車從衚衕口漸漸行來。
騎馬而行的李語已是認出她來,忙勒住韁繩,翻身下馬,疾行奔到高太君面前跪下:“老祖……”
高太君扶起李語,往他身後看了看,皺眉道:“怎麼就你一個,你大哥與三弟呢?”
李語回道:“刑部衙門那邊還有些手續需要辦,大哥跟著總督衙門的屬官去那邊了。三弟長途跋涉,身體疲弱,與四弟、五弟兩個乘車。”
這會兒功夫,馬車裡的眾人已經都下了馬車,進近前給高太君請安。
高太君強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忍了眼淚,帶大家進了院子。
這雖是兩進的院子,但是院子比較寬敞,前後進的房屋也不少,加起來二十多間房。
到來屋裡,以王氏為首,眾人又依次給高太君磕頭。
家族變故橫生,幾個月下來,她們已經不復他想。如今卻是高太君出面庇護,她們原本惴惴不安的心,終於踏實下來。
李語、李誠等人還好,不過是紅了眼圈,女眷這邊,已經忍不住哭出聲來。
高太君的視線從眾人臉上滑過,原本蘇州李宅上下兩百多口,京城近七十多口,不能跟顯赫大族相比,也是官宦之家。
這取進門的媳婦,也不是貧門小戶家的女兒,都是官紳家的小姐,沒吃過什麼苦。沒想到,卻受李家破敗之累,連嫁妝都被充公。
高太君嘆了口氣,對李語、李誠道:“扶你們祖母起來。”說著,又對全氏幾個小妯娌吩咐道:“也扶你們奶奶起來。”
眾人應聲,李語兄弟扶了王氏,全氏幾個扶了孫氏,高太君指了座位,讓她們兩個坐了。
其他人是妾與重孫輩,皆站著聽高太君教導。
雖說高太君今早出曹府時,想要獨自出來,但是李氏哪裡能讓老人家如此,磨了半響,讓她帶了青梅、青桃兩個出來。
現下,這兩婢就候在門口,備高太君隨時吩咐。
高太君待王氏與孫氏坐了,便喚青梅上前,吩咐了一句。
青梅應著,去東屋抱出個匣子出來,擱在高太君旁邊。
高太君看了看王氏,見她頭髮花白了一半,已顯老態,對她厭棄之心也淡了幾分,道:“侄孫媳,你也是上了年紀的人,現下你們老爺不在,你也歇歇。往後這家裡,就讓孫媳婦艹心吧。”
王氏聞言,大吃一驚,抬頭望著高太君,說不出話來。
高太君在李家生活了大半輩子,從不插手李家家事半句,不過她並不是糊塗人,自是曉得王氏與孫氏之間的紛爭。
早先在蘇州時,她能視而不見,畢竟這婆媳之間最是難處,更不要說王氏還不是李鼐生母。
現下,正是李家艱難的時候,好生過曰子都不容易,哪裡還能允許她們內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