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叫“馬日”市面的店鋪,在休過年假後,都在這一日開始掛幌營業。
按照京城風俗,這一日也走出嫁的姑奶奶回門探親的日子。
初瑜前一日就使人回淳王府打聽過,曉得五格格這日歸省,她就留在婆家。招待歸省的姑奶奶。
畢竟她是當家太太,府裡也離不開她。既然今年有妹妹回去,孃家也不至於冷清,她就不必非這一日歸省。
曹家三兄弟,早早地用罷早飯。出門接姑奶奶們。曹頤去了平郡王府,曹頌去了孫府,曹廂則是去了國公府。
三家離曹府都不遠,巳初(上午九點)。姊妹三人的馬車就相繼到了。
兆佳氏帶著兩個媳婦,都在蘭院候著。她也曉得,她要是不來,曹頤也不會回東府。再說,她還想奉承曹佳氏,便巴巴的來了。曹佳氏是郡王福晉,在宗室女眷中向來好人緣,往後四姐與五兒選秀時,還的她幫忙料理。
因為今年曹穎姊妹三個都回來。靜惠與素芯便都留在婆家,沒有回孃家走親戚。
今日說起來,也算雙喜臨門。
曹頌回來了不說,訥爾蘇也有訊息回來,他已於臘月二十五交了西北軍的印信返京,約莫過了在正月中下旬就能抵京。
訥爾蘇一去五、六年,曹佳氏一個女人,拉扯著幾個兒子,委實不容易。總算是熬出頭來,眾人都為她歡喜。
兆佳氏看著雍容華貴的曹佳氏,再看看端坐淺笑的曹頤,只能心中抱怨幾句,都是老太君亂指鴛鴦譜。才使得曹穎嫁錯郎。
孫家從孫文成起,都是孤拐性子。換做其他人家,只看曹家這幾個兄弟姐妹的權勢,就不會錯待曹穎。
曹穎卻是看開了,對於兩個妹妹過的比自己好,生不出嫉妒來,只有感激的。
在她看來,日子就這樣過下去也不錯。等兒子大了,進了學,娶個賢惠兒媳婦;女兒讓幾個舅舅留意,尋個老實的人家。
至於結髮之夫孫瑟,只要不來煩她,她就唸阿彌陀佛。曹家三姐妹,除了嫁入宗室的不說。即便是曹穎,因夫妻別居時分了莊子,有所收益,日子過得也算尚可。
她們回孃家,這禮都是早就預備好的,並不從街面上來買。這尋常百姓人家的婦女走孃家,多是從餑餑鋪子買幾包餑餑,再從果子局買上些乾鮮果品,就算全了禮數。
於是,這一日,稻香村的生意。就甚是火爆。
尤其是前門總店,因位置好。過往行人多,這買餑餑的人,直排到街尾。
還好,稻香村開了好幾年,掌櫃的早有經驗,初四起就有夥計加班。開了爐,將硬麵餑餑提前烤製出來不少。
這邊,前街的趙二碰上了鄰居陳春。兩人吆喝著打了招呼。
“二哥買果子,這是嫂子回孃家?”陳春問道。
趙二笑眯眯應了,道:“大春,你小子怎麼也來買餑餑了,嬸子不說你?”
陳春撓了撓後腦勺,訕笑著道:“是我娘讓我來的。說是要帶我回豐臺姥姥家。”
“上回聽你妓子說,嬸子想要從從孃家給你說媳婦,看來是真的了。”見他紅臉,趙二打趣道。
兩人正說著話,旁邊的綢緞莊中。一陣喧囂。
兩人齊住聲,都往那邊望去。
卻是看熱鬧的多,將綢緞莊門口圍個正著,讓人看不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