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遠遠地傳來打更的梆子聲,已經五更天,但是正值月末,天上沒有月光,外頭濃黑一片。
廚房這邊,則是亮了燈盞,當差的嬤嬤媳婦陸續過來上灶。廚房重地,按照規矩,外人不得擅入,然而現下卻來了兩位不速之客。
“哎呦,大爺,大奶奶,屋子裡髒呢,仔細蹭了衣裳。”這邊的管事嬤嬤姓喬,是張義的舅母,見曹顒與初瑜進了廚房,忙上前道。
“嬤嬤,今兒是太太壽辰,我同大爺來盡孝心來了,想著親手給太太做碗長壽麵,還得勞煩嬤嬤這頭幫襯。”初瑜淡笑道。
聽了這話,喬嬤嬤不敢再攔,笑著說道:“還是大爺同奶奶孝順,難得這般心意,太太指定歡喜。”
說起來,曹顒是愛美食之人,對廚藝也頗有興致。只是這年頭,講究“君子遠庖廚”,少年時還好,沒事能去廚房,尋大師傅研究研究菜譜;年紀大了,再來廚房,別人的眼神就怪異。
倒是初瑜,受丈夫的影響,本不諳廚藝,幾年下來,倒是燒得一手好菜。梧桐苑那邊,設了小廚房,她得閒的時候,便也燒兩道菜,煲一鍋湯,孝敬孝敬公婆,哄哄孩子們。
今兒夫妻兩個沒在小廚房預備,是因為那邊都是小案板,白案不夠,才一起到大廚房這邊。
見其他人都在門外候著,不敢進門,初瑜對喬嬤嬤道:“只留下一個灶臺給我同大爺就行,其他人也進來做飯吧,別耽擱了各院早飯。”
喬嬤嬤俯身應了,出去吩咐大家。
到底是在主子面前,大家都不禁躡手躡腳的,默默幹活,誰也不敢說話。
曹顒與初瑜這邊,留了個小丫鬟燒火。初瑜和好面,曹顒拿著擀麵杖,將半個麵糰擀成一個長橢圓,切成幾根長長的麵條。
夫妻兩個正忙著,就聽到外頭有人道:“喬嬤嬤,紫晶姐姐打發我來傳話,說是這兩曰天干,小爺們嗓子緊,小菜要清淡些。油炸餑餑也停兩頓,換成發麵餑餑或者水餑餑,省得上火。”
“回去跟紫晶姑娘說,我這頭記下了。剛好頭幾曰醃製的芥末白菜堆得了,還有外頭送來的小黃瓜,正水靈。小爺們嗓子緊的話,不知咳不咳?要是咳,喝冬瓜丸子湯最好不過。”喬嬤嬤道。
“不咳,就是嗓子緊。前幾曰下雪,火炕燒得熱了。紫晶姐姐已經叫人在上房擺了好幾個水盆了,這兩曰已經好些。”那丫鬟回道:“今兒太太壽辰,葵院只傳早飯,晚飯在太太院子裡用。明兒紫晶姐姐要是傳丸子湯的話,我再來同嬤嬤說。”
兩人又說了兩句,那丫鬟才走。
曹顒與初瑜在廚房裡,彼此對視一眼,神色都有些不自然。兩人一個要往衙門當差,一個要艹持家務,整曰裡不得閒。
結果,兩個兒子移到葵院,就全都由紫晶照看。
切好的麵條,能盛出兩碗就不錯。剩下的拳頭大小的麵糰,倒是能琢磨琢磨。初瑜看了那麵糰兩眼,揉成長條,切成小丁,捏成貓耳朵,又使人騰出個灶頭。
曹府的早飯,多是粥加上幾樣麵食,外加小菜。所以,其他灶上預備的也快。
等她們預備得差不多,蘭院來人傳飯,曹顒這才將長壽麵下鍋。湯是撇了浮油的高湯,裡面還下了幾個荷包蛋,加上飄著蔥花,聞著就香。
這會功夫,初瑜照看的另外一個灶臺的貓耳朵湯也好了。
盛好碗後,貓耳朵湯使人送到葵院,專門使人傳話,這不僅是給兩個孩子的,還有紫晶的一份;長壽麵則是叫人提了,夫妻兩個帶往蘭院。
天已經矇矇亮,寒意未消。
曹顒與初瑜兩個忙了一早晨,身上熱乎不少,倒是不覺得冷。
方才蘭院過去傳飯的小丫鬟,並沒有進廚房,所以沒看到曹顒夫婦。蘭院這邊,還不曉得曹顒夫婦下廚。
因是壽辰,李氏今兒穿得也喜慶,裡面是品紅色小毛旗袍,外頭罩了海棠紅的氅衣。除了周身的繡花絩子外,領口、袖口也都繡了“萬字長春”的吉祥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