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府,梧桐苑。
送李氏回了蘭院後,夫妻兩個回了梧桐苑。早出晚歸了一天,曹顒已是餓得狠了,立時喚人擺飯。
夫妻兩個,一邊吃了晚飯,一邊說了白天宮裡的情形。
初瑜掂量著,還是將太后最後那句不解之話,告訴了曹顒。
曹顒心裡也混沌著,這眼看著離真相只有一步之遙,沒有不探究的道理。況且,知道了原由,才會曉得太后與皇上的反常所謂何來。
只是那句話太后說的急切,曹顒早先在尚書房說過蒙語,聽著像是“五姑母”,又聽著不像,他心裡拿不定主意。
初瑜見丈夫拿不準,便吩咐人去葵院傳了烏恩過來。
初瑜回憶著頭晌的情景,將太后最後那句話中不懂的地方學了一半,問道:“或許我學的不像,中間的像是‘古’又像是‘虎’,你聽著這大致是什麼意思?”
烏恩是蒙古人,還是跟在曹顒身邊後,才開始學漢話的。除了恒生身邊的蒙古**之外,府裡就數她的蒙語最好。
她是康熙四十八年被曹顒帶回京城,這已經過了六年,已經由一個黃毛丫頭,長成為少女。她編著粗粗的鞭子,穿著個雪青色的褂子,外邊罩著醬紫色掐邊的比甲,看著也算秀麗。
她圓圓的臉,顴骨微微凸起,還是能看出同其他人長相有異。
她出身蒙古奴隸,當年隨著曹顒進京時年歲不大,但是卻曉得看人臉色。
加上她姓子好,待人也實誠,在府裡的人緣很好。上下人等,都很喜歡這位憨實的蒙古姑娘。
初瑜這次陪著婆婆去太后宮請安的那句蒙語,就是跟著烏恩學的。
之前在王府時,初瑜雖也進過宮,但說的是國語。這次因是陪著婆母進宮,心裡越加鄭重,便專程學了這一句,想要討太后的歡喜。
“他波古能格……他波虎能格……”烏恩見初瑜專程問及,也不敢怠慢,重複了一遍,確實沒有歧義,才道:“這是說‘五姑姑’……‘古能格’就是‘姑姑’……”
初瑜與曹顒夫妻兩個聞言,對視一眼,算是曉得了肯定答案。
真是“五姑母”,想到能被稱之為皇上“五姑母”的那位,夫妻兩個卻是心裡都有些不自在。
初瑜轉過頭來,稍加思量,對烏恩道:“今兒回去,你將手中的差事料理料理,跟你紫晶姐姐說,讓她找個人接你的差事。往後,你就在這邊當差。”
烏恩進曹家多年,因年紀小的緣故,曹顒早說過不用派她差事。
她卻是不肯吃閒飯的,雖說沒有正差,但是在紫晶身邊跑前跑後的,做些傳話遞東西的輕省活兒。
前年,恒生進府時,烏恩已經十四,就在天佑身邊當差。
轉眼,已經是兩年。她心裡感激曹顒夫婦的善待,對自己的差事格外留意,全部心思都擱在小主子恒生身上。
這一說要換差事,她心裡也捨不得,但是卻沒有多話,恭恭敬敬地應。
雖說初瑜只交代了一句要換她差事,沒有說別的,但是小姑娘從兩位主子的凝重中,卻是察覺出事情的重要來。
她沒有多問,也沒有多說,應下後聽了吩咐回葵院去了。
待烏恩出去,曹顒轉過頭,問初瑜道:“你調烏恩丫頭過來,可是要跟著她學習蒙語?今兒你雖說沒聽懂那句話,未償不是福氣。要是想學這個的話,我這邊也會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