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立本的畫?”
聽到李先生的驚呼聲,高晉陽皺著眉頭走了過來。
放眼整個華夏,閻立本背後的閻家也是個特殊的存在。
其父閻毗是北周駙馬、隋朝大臣,哥哥閻立德在唐朝做過洪州的都督,後有政績,升任工部尚書等職,《滕王閣序》裡面提到的“都督閣公之雅望”的閻公,指的就是閻立德。
而閻立本門蔭入仕,官至校右丞相。
唐貞觀十年(636年),唐太宗李世民為紀念建立大唐帝國的武功,命閻立本繪製其征戰四方時所騎的六匹戰馬圖樣,然後雕刻於石,立於昭陵。即大名鼎鼎的“昭陵六駿”。
七年後,唐太宗李世民為表彰唐王朝開國勳臣,於京都長安太極殿凌煙閣繪長孫無忌、杜如晦、房玄齡、魏徵等24名功臣像,即日後名震天下的凌煙閣24功臣,閻立本親自立繪。
當時姜恪憑藉戰功擢任左丞相,時人把姜恪與閻立本兩人稱之曰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
閻立本所記載的大多都是歷史大事件,因此這也註定了他在書畫界的歷史地位。
“……”
高晉陽打量許久,驚訝不已,忍不住的讚歎道,“線條剛勁有力,神采如生,色彩古雅沉著,人物神態刻畫細緻,筆法圓勁,氣韻生動,貞觀年間,閻立本的被時人列為“神品”…”
“人物畫形象逼真傳神,後世譽之為“丹青神話”,如今看來果然名不虛傳!”
隱藏在《秋山問道圖》下面的是閻立本的《吐蕃異邦獻寶圖》。
繪製的是異族吐蕃使者前往大唐朝聖獻寶的場景。
整幅畫自右向左,由緊密而漸趨疏朗。畫面典雅絢麗,線條流暢圓勁,構圖錯落富有變化,惟妙惟肖。
畫中三位吐蕃使者,在穿紅衣的鴻臚寺卿的引導下,拜見唐太宗李世民,雙手唯唯諾諾的端放在胸前,皺著眉頭,透著內心的緊張與不安。
這三位使者在體型上更是顯得瘦弱,雙腿站得倍兒直,著裝也顯得樸素,而使者對面的則是唐太宗李世民。
“天可汗”表情休閒,在服飾上穿著代表尊貴的明黃袍服,體態豐盈,充滿著大唐盛世氣象。而那種漫不經心“過家家”的感覺,彰顯著傲視群雄的自信。
李先生沉聲道,“我懷疑這幅畫跟《步輦圖》有關聯…”
高晉陽一怔,思索了片刻,“沒準還真有可能,《步輦圖》的歷史背景,正是吐蕃國的統治者松贊干布派使者祿東贊到長安求親的,後來文成公主入藏…
“這幅《吐蕃異邦獻寶圖》沒準就是發生在《步輦圖》前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