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是需要簡易帳篷和足夠的食物水源,因為後面那段路不短。
第三步則是……做風箏。
能載人飛行的風箏做起來很有講究,結構她心裡有數,安全係數也還可以,耗材和製作卻是大問題。
接下來這段時間,村民們被支使得團團轉,報廢的風箏堆成一座小山包,最後終於成了。
十架風箏在地上擺開一排,花花綠綠的,很是搶眼。
因為並不是所有村民都敢搭乘,所以沒做太多,其餘的人到時候會用藤蔓和布連線的“繩索”下去。
老道憂心忡忡,就怕出事。
蘭疏影沒告訴他她已經模擬過數百次了,只讓他放寬心。
他每日擺弄幾枚銅錢,終於等到了大風的日子。
起風前夕,村民們戀戀不捨地離開故土,背上行囊向那面出發。
一路都還順利,只是快到目的地的時候,大家忽然感覺頭暈目眩,站立不穩。
蘭疏影嘆了口氣,勸慰一臉不可置信的老道:“道長不用驚慌,卦象應當沒錯,這是小場面,就當是天公在給我們提示吧。”
這是大災前的一次小震,只持續了十幾秒,卻給不少人帶來劫後餘生的感覺,不少人忍不住跪地痛哭。
“原地支起帳篷,休息會吧。”蘭疏影對族老兒子說,“等大家安定下來,養足體力再趕路。”
“好,都聽仙童的!”
老道捏著銅錢,眼巴巴看著這一幕,心裡更難受了。
這些日子他算是領略到了,他在這裡說話連屁都不是,這個小仙童就不一樣了,吐口唾沫都是金。
他甚至懷疑,哪怕她當眾放個屁,村民們都得以為是山神訓示。
這人跟人,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呢。
妙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