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別有了,你這是去的南京啊?我看你就是到天津了。”
“我也不懂,那麼多吃的誰都能認識,但是有那個鴨子。”
“對這個有。”
“鴨子這東西我不喜歡,因為我是直男。”
“是……你等會兒吧,這是哪個鴨子啊?”
“不就是那個站在街上的嗎?”
“你說的那是出來工作的,我們說的是食物。”
“鹽水鴨。”
“這回對了。”
“鹽水鴨是鹽水那邊來的,他們就比本地的身體要好一些……”
“越說做不像話了,我看你就是想找鴨子,那說的都不對,鹽水鴨是特色小吃。”
“特色小吃,裡面還有什麼粉絲,什麼湯,總之是應有盡有,走了一路,在一個小攤位有兩個位置,我們坐下來,告訴老闆娘,來兩串京城糖葫蘆。”
“京城糖葫蘆?你上南京吃家裡的糖葫蘆?你是缺心眼怎麼著?”
“那應該吃?”
“當地的特色啊。”
“要了兩碗鴨血粉絲湯,半隻鹽水鴨。”
“這是正經的當地特色。”
“吃完了,老闆過來要結賬,粉絲八塊錢一碗,鹽水鴨三十五半隻。”
“價格挺合理。”
“我師叔這人有個毛病,買東西總喜歡和人講價,讓別人上當了吃虧了,他就開心了。”
“我這是什麼人性。”
“老闆,你看兩碗粉絲湯是十六塊錢,我要是隻買兩碗你就只能賺兩碗的錢,我要是在買一碗你就能賺三碗的錢,老闆一聽說的對啊,趕緊問,那再給您來一碗?我師叔也大氣,你給我打包兩碗。”
“吃的了這麼多嗎?”
“吃不吃的了不說,老闆弄好了,拿過來,除了三十五鴨子錢,扔下四十塊錢就走,老闆在後面追都追不上。”
“我跑什麼啊?”
“我也問啊,我說咱們給錢了跑什麼啊,我師叔一笑告訴我,我剛才賺了一碗粉絲錢,我算了好一會兒,沒算出來,只能比了個大拇哥。”
“行了,別比了,我給扔四十塊錢,要了四碗粉絲湯,一碗八塊錢,是我賺了一碗還是老闆賺了?”